【抗擊新冠肺炎】為民全球撲罩 怕撻訂憂撻Q

■工聯會口罩工場首批成品面世。左起:陳鄧源、黃國、陳婉嫻戴上製成品亮相。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工聯會口罩工場首批成品面世。左起:陳鄧源、黃國、陳婉嫻戴上製成品亮相。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港人各施各法最緊要快 「未到手都不敢鬆懈」

  農曆新春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症,令香港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疫情肆虐下,更掀起了一股口罩和防疫物資的搶購風潮,城中出現了「一罩難求」、「四處撲罩」的窘況。不過,港人向來懂得變通,紛紛向海外搜購口罩,但面對全球防護物品短缺,想要在海外搶購成功,打通人脈關係、擴大採購渠道必不可少。雖然大家各出其謀,但難免會有意外:「試過交付訂金後,仍被叫高價者買走」;「有時跑贏了採購,卻跑輸了付運,只能呆等。」因此只要貨物還沒到手,就一刻都不敢鬆懈。■香港文匯報記者 子京

  「農曆大年初二,我們一家人在泰國接到香港民政事務局的電話,對方說希望拜託僑界從東南亞購買口罩,幫助香港對抗疫情。」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青年委員會主任余偉傑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那時自己打算在泰國過年,還沒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直到接到這通電話。

  余偉傑:面對疫情 只要齊心

  當天(年初二),余偉傑隨即聯絡到在印尼開設口罩製造廠的華人朋友,由於時值農曆新年,工廠都在放假,朋友將所有庫存的40萬個口罩,全部預留給香港民政事務局,假期結束後馬上開始投產。「我這位朋友真的很好,新生產的口罩全部以成本價留給香港。」

  之後,港僑聯各位僑青都想盡辦法幫助香港抗疫,知道醫生身處抗疫第一線,於是聯絡醫院管理局。從醫管局的朋友了解到,很多一線的醫生需要長時間工作,所以很多會住在醫院,為了保障他們的健康,醫生袍、床單、床套都需要每日更換和消毒,消耗量很大。

  余偉傑說:「我們第一時間找供應商購買醫生袍和床上用品,過年期間大多不開門,因此我們通過不同的渠道取得庫存。」經過快速地搜購,第一批醫用物資已成功捐獻並投入使用。

  在進行後續的捐贈過程中,一眾僑青了解到新的床上用品為達到醫用標準,使用前需要進行消毒,於是大家提前將捐贈物資拿到與醫管局對口的洗衣廠進行清洗,藉此減少醫院的工作。

  現時疫情未止,一眾僑青仍在全球努力搜購物資,當口罩的出口限制越來越大,故而轉買護目鏡、可洗防護服。余說:「相信面對疫情,只要齊心,就不會碰到困難的事。」

  面對全球防護物品短缺,想要搶購成功就必須各出其謀,當中難免出現各種意外。「曾試過在找到貨源後付了訂金,想檢查貨源時,突然被告知有另一買家付了全數貨款,結果只能空手而歸。」這是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政青)搶購物資時的一次經歷。

  張瑞祺:採購「一切要快」

  政青秘書長張瑞祺憶述,早前曾聯繫印尼最大藥廠的分銷商,並成功訂購了首批25萬個口罩,「我們交了訂金,廠家也已出車,沒想到被半路攔截,被叫高價者買走,賣家撻訂。之後我們再買貨時,只能找當日取貨的廠家,並提前在當地找信得過的地方寄存,在墊付資金後另行安排運送。」

  目前多個地區政府都出台了防止防疫物品大量出境的規定,使不少物流服務被迫暫停,亦令口罩運送程序更加複雜。張瑞祺指,自己面對種種隨時出現的突發事件,難免會時刻緊張,「只要貨物沒拿到手,我都不敢鬆懈,擔心物資未出貨已被禁止出口。」

  所以在採購工作上除了要保證「一切要快」,還要做多方準備,比如提前聯繫好航空公司,若突然無法入境時,便馬上安排轉飛,經中途站再回港,亦要事先了解好航運到港的相關規定和安排,甚至會考慮經水路運送回港。

  縱然在搶購物資時需面對各種困難,但政青對於物資品質的把關卻是毫不鬆懈。政青主席譚鎮國指,現時全球對口罩需求巨大,但口罩質量參差不齊,所以購買防護物資,必須重視貨物質量及保證來源可靠,即便增加了訂購難度,但是不會降低標準。

  他亦鼓勵企業和機構共同努力,以更多渠道、方法籌集和捐贈防疫物資給市民;同時呼籲商家不要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當前形勢下,各方應將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安全聯繫起來,拋開偏見,同舟共濟。目前,政青首批已從國外購得10萬個口罩,亦接受了一批會員捐贈的口罩和酒精搓手液等防護物資,優先幫助一些無力採購口罩的人。

  香港海南社團總會及屬會自1月底開始,經各種渠道從多國搶購防疫物品,至今向海南省運送包括口罩、護目鏡、消毒用品等合共300萬元的緊急物資,但數字背後同時隱藏了重重困難。

  張泰超發動海南社總搜物資

  該會會長張泰超憶述,在大年初二已發動總會人員一同搜集物資,除了因為物資短缺令採購非常困難外,更大的問題是運輸方面。他仍記得,當首批從新加坡訂購的口罩,原定可在5天內送抵海南,誰知過了時間還未見下落,令他一度懷疑是否被騙,直到查明原因出在航空管制上,最終只能無奈等待。

  盧少娟:採購運送 與時間競賽

  有份負責採購的副會長盧少娟形容採購及運送物資需要與時間競賽,她透露,自己從年初三開始,已不斷聯絡海外朋友尋找口罩供應,但無論是香港、日本、新加坡、甚至瑞典的朋友都沒有消息。雖然最終通過同事在新加坡找到賣家,賣家卻要求即時匯款,當時擔心若有稍遲,口罩會被其他人買走,於是自行先為總會墊支,才成功搶到這批10萬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