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海鮮價 保額最多差70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 ) 特區政府自願醫保計劃已推出逾8個月,消費者委員會檢視市面所有自願醫保的標準及靈活計劃,發現標準計劃的保障範圍及保額分別不大,但保費的差距竟超過兩倍。至於靈活計劃的附加保障五花八門,不同計劃每年保障限額由42萬元至3,000萬元不等,相差逾70倍。消委會認為業界提供的資料已有足夠透明度,但應加強向客戶解釋;消費者在投保前亦不能「偷懶」,應小心審視各計劃詳情,按需要及負擔能力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昨日指出,消委會檢視市面29個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發現雖然全部的基本保障項目及保額相同,但保費就差天共地。
保費差距可達兩倍
她解釋,標準保費會按投保人性別及年齡有差異,以出生15日、10歲、20歲......直至80歲,分為9個年齡組別,再分為男性及女性。消委會發現,每個組別最高和最低的保費相差可逾兩倍。以70歲女性為例,保費最高的計劃收取每年3萬元,而保費最低的計劃只須8,400多元,相差約2.7倍。
調查又以保障完全相同的10個計劃作比較 ,發現保費同樣存有差異。以25歲男性為例,最低及最高保費分別為1,689元及3,006元,相差近80%。如以80歲女性為例,差別更大,保費由1.4萬元至3.6萬元,相差逾1.5倍。
同時,由於保障範圍及限額各有不同,每年保費差距更明顯,以40歲男性為例,年費由2,901元至4.76萬元不等,相差逾15倍;以80歲女性為例,年費更由1.6萬元至逾24萬元不等,差距逾13倍。
至於各計劃的保障限額差異亦大,譚鳳儀表示,只有6個計劃不設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4個計劃同時設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餘下18個計劃則只設每年保障限額。各醫保計劃的每年保障限額由最低的42萬元至最高的3,000萬元不等,相差逾70倍。
勿為扣稅轉移保單
對有市民計劃將現有一般醫保轉為自願醫保計劃,譚鳳儀提醒投保人,不應純粹為扣稅而購買或轉移保單,因此舉或需重新核保,有機會就當時的已知病症加設不保事項或附加保費。即使是未知病症,新保單亦有機會於保單開始的數年只提供部分保障。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雈蝡媊部A如原有保單的保障已足夠,可等待與現有保障相近的自願醫保認可產品推出市場,才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