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最靈觀音廟 市民逼爆借庫

◆紅磡觀音廟是善信每年借庫的熱門去處。 資料圖片
◆紅磡觀音廟是善信每年借庫的熱門去處。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恒基長年積極進行市區舊樓重建,包括今次前稱「黃埔4街」的紅磡大型重建項目「必嘉坊」,該區發展於香港開埠之初,有不少具老香港特色的舊建築,包括以「觀音借庫」出名、被稱「全港最靈」,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有近150年歷史的紅磡觀音廟。發展商承諾會保留原區舊有色彩。

  黃埔見證香港開埠歷史

  黃埔的緣來是來自黃埔船塢,早在19世紀開始營運,是香港開埠的歷史見證。這次恒基項目涉及的黃埔街,是該區最先建成的住宅區域,原唐樓群中有不少小店,吸引區外客前來光顧,較出名有製餅工場「小寧波」、時新漢堡飽、隱身街巷的上海理髮店及「演唱會御用燒味」金源燒臘等等。

  除這些小店之外,紅磡區內還有兩大經典,一是觀音廟,二是殯儀館。其中,觀音廟最富傳奇,據說該廟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1909年,政府擬開路貫通紅磡與九龍城及尖沙咀,工人掘地的時候,忽然有紅色水柱自地底射出,有說是掘傷了龍脈,工人不敢繼續開工。其後驗出水的顏色是地下水銀與硫磺所造成,惟工人猶有餘悸,於是集資重修觀音廟,希望得觀音庇蔭,使趨吉避凶。

  又有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黃埔船廠是當時盟軍轟炸目標。某天有炸彈落下,觀音廟側的屋宇蕩然無存,惟觀音廟仍屹立如故,其側百餘名學生罹難,而匿於廟內的人士卻安然無恙,居民均認為是觀音顯靈庇佑。故此,每年農曆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大日子,紅磡觀音廟都是市民的熱門去處,「借庫」市民逼爆。以往都是通宵開放,方便善信向觀音大士求正財,抽吉利銀碼。

  「大酒店」香燭舖林立

  此外,區內另一特色是雲集多間俗稱「大酒店」的殯儀館,包括萬國、世界及寰宇等,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落戶,附近都是香燭花店,早年長年有家屬在街上焚燒紙紮祭品。雖然觀感上不佳,不過由於有車流不斷的機利士南路在中間分隔,對黃埔唐樓的住戶和小店影響不大。

  發展商表示,項目會保留原區舊有色彩,當中的立體商業步行街,將會以主題區域劃分,部分商舖外觀設計會以當區舊有歷史文化為靈感,並保留部分具歷史價值的字體及構築物料,讓舊有色彩及文化得以延續,傳承人文情懷,薈萃新舊特色,成就未來現代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