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今品】無懼疾風 昂然挺立
竹石 鄭燮①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③東西南北風。
註釋
① 鄭燮(粵:屑sit3)(1693-1766):字克柔,號板橋,清朝文學家、書畫家,尤以詠竹和畫竹聞名於世。
② 岩:通「巖」。
③ 爾:代名詞,意即「你」。
語譯
竹子一口咬緊了青山不放鬆,
原來根部堅定地立於殘破的巖石中。
無論千般折磨萬般打擊仍堅韌強勁,
任憑你颳的是東西南北什麼風。
賞析
中國歷來吟詠竹的詩文頗多,或讚譽其虛心,或讚譽其有節,取徑各有不同。
竹自小筍起便已分成若干節數,步步高陞,猶如一級又一級地邁向上空的梯子。詩人匠心獨運,把每一竹節形象化地聯想成一個階段的「小結」,提醒世人做人處事要不忘檢討反思。
前人詠竹佳作無數,後來者欲翻出如來掌心誠非易事。然而,鄭板橋畢竟非泛泛之輩,他別出心裁,為竹子找來了一個好伴侶——石頭。本詩寫扎根於巖石上的竹子,道出了一番不一樣的哲理。
首句「咬」字極好,放於全詩首字,觸目驚心,使本來偏於靜態的竹根既有了動感,也有了人的意志,詩人的堅執溢於言表。次句道出竹子艱苦卓絕但仍能昂然挺立的原因——它牢牢地立根於巖石上。巖石給人的感覺,是堅硬、剛毅、頑強的,富於獨立的個性,與竹子剛好成一絕配。有了這堅如磐石的立足處,此竹豈是種在鬆軟泥土的普通竹子可比!
詩的前兩句做好了鋪墊,後兩句順勢而下,把竹子不怕任何外力打擊的大無畏精神表露無遺。不僅是不怕,它甚至歡迎疾風的挑戰和考驗。這根竹猶如百煉鋼般,你越是錘打它,它越強,百折不撓、特立獨行,儼然是詩人一生的寫照。
鄭板橋筆下的竹,既非暴風中被連根拔起的大樹,亦非卑微渺小任風擺蕩的小草,它咬緊牙關,忍受着疾風的千磨萬擊而始終不折腰,其直節勁氣值得敬佩。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