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童如患「多系統發炎」逾半入ICU

張蔚賢醫生指學會研究香港11宗個案,患者介乎3至12歲,逾半數要接受深切治療,當中一人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神志不清症狀。
張蔚賢醫生指學會研究香港11宗個案,患者介乎3至12歲,逾半數要接受深切治療,當中一人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神志不清症狀。

「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發燒、紅眼、士多啤梨脷、嘴唇乾裂等。 受訪者供圖
「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發燒、紅眼、士多啤梨脷、嘴唇乾裂等。 受訪者供圖

◆為減低患上「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機會,張蔚賢呼籲家長盡早帶適齡兒童去打針。 資料圖片
◆為減低患上「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機會,張蔚賢呼籲家長盡早帶適齡兒童去打針。 資料圖片


  增心律不正中樞神經受損等風險 專家指疫苗助減染綜合症機會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昨日進一步回落,共錄得1,407宗新增確診個案,核酸檢測及快速抗原測試呈報個案均分別回落至三位數。疫情趨勢向下,但家長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香港兒科心臟學會發現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手尾長」,康復後仍會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增加心律不正、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風險。學會研究香港11宗個案,患者介乎3至12歲,逾半數要接受深切治療,當中一人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神志不清症狀。專家指新冠疫苗有助降低感染該綜合症的機會,呼籲家長盡早帶適齡兒童去打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昨日新增1,407宗新冠病毒感染,是今波疫情高峰以來連續第二日少於2,000宗,疫情整體情況呈穩步下跌走勢,但最近開始有確診兒童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兼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兒科專科醫生張蔚賢昨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患有該綜合症的兒童有機會損害心臟。

  約萬名染疫童現3宗個案

  張蔚賢指出,該綜合症患者年齡一般介乎6至11歲,一般在感染新冠病毒後2至6周(即康復後1至5周)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持續幾日發燒、紅眼、皮疹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他推斷全港約1萬名染疫兒童中,會出現兩三宗個案。

  張蔚賢指出,學會綜合公院及私家醫生所提供的11宗該綜合症病童個案,年齡介乎3至12歲,當中有6人需接受深切治療,當中一人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神志不清症狀,亦有患者出現心臟機能受損、血壓非常低,需服用強心藥。

  及早診斷治療多數能康復

  不過,若患者能及早診斷和獲得治療,多數能康復。張蔚賢提醒家長若子女在確診新冠肺炎數周後,出現持續幾日發燒,紅眼、皮疹、頸部腫脹、嘴唇乾裂、腹痛、嘔吐、腹瀉,以及出現俗稱「士多啤梨脷」的舌頭起紅點症狀,應立即帶子女看醫生進行醫療評估及住院觀察。

  張蔚賢籲家長帶適齡童打針

  張蔚賢亦指該11宗個案都未有完成全部疫苗接種,強調科興及復必泰疫苗都可減低患重症、減低患上「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機會,呼籲家長盡早帶適齡兒童去打針。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吳彥明引述一宗個案,患者僅3歲,只接種一針新冠疫苗,因為未完成整個接種療程,3月7日確診新冠,康復後的4月1日再發高燒、嚴重肚瀉、眼紅及手板腳板紅腫、面部身體出現紅疹,經抽血化驗證實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須接受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劑及服食類固醇控制炎症,在一兩天後便大為好轉及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