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打?唔打? 新冠康復者第三針困惑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過百萬市民染疫。有政府防疫專家早前曾公開表示,市民感染一次就等於接種了一針,結果不少人「中招」後索性不打針;亦有新冠康復者想預約打第三針,卻被政府系統拒絕感到氣憤。
然而,醫學期刊《刺血針傳染病》剛於本月1日刊登了兩項研究結果,顯示新冠康復者接種疫苗後,可加強保護力,尤其是在第三針後,抗體中和能力便會大幅增加。染疫康復後到底要不要打針?要間隔多長時間打?問題引起各地關注,不過現時全球似乎未有統一說法。\大公報記者 熊偉娟、湯嘉平
剛在《刺血針傳染病》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020年到2021年超過20萬人的健康數據,發現新冠康復者接種不同的四款疫苗,均能提供顯著的額外保護。在接種科興疫苗兩周後,對減低住院和死亡風險保護力為81.3%,而輝瑞疫苗則有89.7%。而另一項在瑞典進行的研究發現,康復者在最長20個月內都維持高度保護力,可免於再受感染,而康復後再接種兩劑疫苗能形成「混合免疫」,再感染的風險又減少66%。不過兩項研究都在Omicron疫情爆發前進行,並未包括感染Omicron患者的數據。
德國研究人員早前亦曾追蹤171名市民,研究他們血液樣本中的抗體水平及質量,發現單純感染後康復,抗體未能提供足夠保護力。但若染疫康復後接種兩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保護力可大幅提升。研究人員指出,研究適用於對抗包括Omicron在內的所有變種病毒。
此外,接種疫苗時間亦是重要一環,不論是否曾經染疫,市民接種第二劑疫苗9個月後打第三針,獲得保護效力最高。研究同時發現,染疫康復者在接種兩劑疫苗後,抗體中和能力會稍為提升,但在打第三針後,中和能力便會大幅增加。
港專家:染疫如上天打了一針
本港疫情近日雖有所緩和,但仍處於嚴重水平,每天都有數千人染疫。對於康復後是否需要打針,專家各有意見。一名政府防疫專家曾形容,市民感染一次就像是「上天為你接種一針」,而且自然感染得來的免疫力較接種疫苗更理想。「原則上感染了一次,等如最低限度打了一針,甚至有人等於打了兩針一樣。」該專家這番「中一次等於打一針」理論,令人錯覺中招後就不用打針了。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曾表示,新冠肺炎康復者的體內有抗體大約6至9個月,綜合研究數據,認為康復者只須打一針核酸疫苗便足夠,提醒康復者不需急於接種,可在康復出院後90日後才打。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媒體訪問時亦曾指出,如康復後短期內打針會減低疫苗功效,出現心肌炎等副作用風險亦較高,他建議康復後3個月可打新一針。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3月12日曾發出指引,指免疫功能正常人士如在受感染前已接種兩劑或以上的科興或復必泰疫苗,康復後就毋須再次接種。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士,則可按年齡及感染前曾接種的劑數,在康復後接種最多兩劑。
世界各地暫無統一意見
大公報記者翻查資料發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1年初在其網頁中發布,對於多數傳染病,在感染病原體後,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這部分人群通常不屬於疫苗接種對象。對於接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另外,根據美國洛杉磯公共衞生部網頁顯示,如果已感染過新冠肺炎並康復,仍需在已康復且隔離期結束後再接種COVID-19疫苗。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則允許新冠康復者打加強針。當地政府對於加強針的定義是「在初級療程後的某個時間給予的額外劑量的疫苗。它增強免疫系統,有助於保持對疾病的高水平保護。」不過對於某些因某些治療或條件而嚴重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建議將第三劑作為主要療程的一部分。而一社交網站上的澳洲網友就表示,自己在康復後想打第三針,在諮詢家庭醫生後,醫生指康復之日起,6周之後便可預約打第三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