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空間】湖筆之都善璉鎮

成志偉
在中國漢字書法藝術與水墨畫藝術創作的基本工具裏,毛筆不可或缺。書畫家們常用的毛筆中,湖筆名聞天下,頗受青睞與器重。湖筆產於浙江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我曾兩次專程去善璉參觀湖筆博物館與湖筆製造廠。事隔二十來年,不久前,南潯區和善璉鎮諸位老領導邀約我,再次去被譽為「筆都」的善璉走一走,於是我帶着孩子又一次踏上善璉的土地,看一看今天的湖筆之都新貌,心情格外愉快。
去的時候正值江南多雨季節,但我們很幸運,那天早上天氣放晴,一路陽光高照,視野開闊。我們在善璉鎮文化站長沈虹引導下,首先到湖筆一條街參觀。令我驚嘆的是,這裏的建築、設施已經舊貌換新顏。街口的牌坊上,有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的「湖筆文化園」五個字。街道上整齊地排列着專業筆莊、文房四寶店舖,櫛比鱗次,互相勾連。與我前兩次來訪時相比,有了質的飛躍。我們走進幾家筆莊觀光,其中一家規模頗大,有前後兩個廳,商品琳琅滿目,環境優雅;兩廳之間有一天井,布置了一個茶座客堂,供顧客休息聊天。最吸睛的,是木架上放置的一支近兩米長的巨大羊毫毛筆,製作精良,是湖筆的實物廣告。孩子第一次看到如此碩大的毛筆,高興地與巨筆合影留念。湖州盛產優質山羊,湖筆羊毫的主原料即是就近取材的湖羊毛,所以,用湖羊毛為主要原料製作的毛筆,獲得了「湖筆」之美稱。
不遠處,就是兩層高的中國湖筆文化館,2010年新建,我也是第一次踏進館門。一層大廳正中,從牆頂往下懸掛着一支巨大的湖筆,點明了本館主題。湖筆店裏橫臥的大筆,與館裏豎掛的大筆,一橫一豎、互相輝映,成為筆都最形象真實的標誌物,給人印象極為深刻。館內陳列十分豐富,從湖筆的起源、歷史、特點,到製筆技藝、著名筆工介紹,內容細緻詳實,用實物、模型、圖片等全方位多側面地彰顯了湖筆文化在中國古今文房四寶文化中的重要歷史地位與當代實用價值,很有知識深度與教育意義。
隨後,我們去善璉湖筆廠參觀湖筆製作過程。上次我來廠裏看過一次。此次重遊感到十分親切。筆廠建於1956年,是我國最早生產湖筆的專業工廠,也是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歷史悠久、產品質量優良的傳統純手工湖筆生產企業。浙江已故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了廠名。廠裏的車間分上下兩層,過去基本上採用全手工製筆,現在在部分工序裏設置了小型機械,成為半自動工藝。但手動操作仍然必不可少。半自動製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產量,亦是一種產業進步。我們循着製筆工序,觀看整個製筆過程。筆工們在筆毛選擇、取捨、清洗、梳理過程中,十分專注認真,把筆毛中的雜毛剔除乾淨,達到最佳水平。優質筆頭仔細裝進筆桿裏固定,到最後一站,一支支優質的湖筆完成,轉入包裝車間精心包裝,一盒盒漂亮的正宗湖筆,就可以發送到全國各地的筆店與文化用品市場,等待顧客們的選購。成品毛筆依據質量高低,使用不同規格與品質的錦盒裝潢,既是書畫工具,也是文化氣息濃郁的禮品與收藏品,用途廣泛。湖筆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分不同檔次,普通的五元、十元一支;高檔的幾百元、幾千元亦有。國禮筆包裝精緻豪華,美艷動人,不僅是書畫工具,更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高端禮品與收藏品。廠裏負責人介紹,目前定製胎毛筆頗為流行,在嬰兒滿月或幾個月時剃下的頭髮,作為主料製作的胎毛筆更有意義。由於胎毛細軟,製作要求高,工藝複雜,需要有經驗的技師製作,費用高,但頗有意義。為孩子製作一支胎兒筆,在筆桿上刻上姓名與出生年月日,父母可作為獨特禮物送給孩子,終身相隨,這是父母之愛的個性化表達方式,價值獨特。當然,胎兒筆不是為了使用,是一種傾注了親情的永久性紀念品。
善璉鎮為了拓寬發展渠道,利用湖筆文化的優勢,一方面做大做強湖筆生產,擴大品種,提高質量;另一方面,有計劃地開發新型文化藝術場地和空間,吸引外來書畫藝術家到這裏來創作、交流、銷售作品、舉辦展覽,增加新的文化藝術發展路徑與經濟增長點。當地利用鎮上河畔老碼頭的舊宅改造,陸續新建了一批可作為創作基地、研學機構、展覽館廳的時尚建築,開闢為藝術文創開發區,其現代風格與湖筆文化園的白牆黑瓦傳統中國江南特色不同,相互輝映,共同成長。目前這一文創區已吸引了多家個人美術館進駐,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創作基地之一。我們在這裏遇到了幾位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師與學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正在練習創作。牆上掛着各種各式美術習作,風格各異,但缺少中國特色,筆墨亦嫌稚嫩,尚需不斷刻苦努力,提高學習創作水平。
晚間,當年善璉鎮的鎮長仰榮根等老領導,回憶起二十多年前他們去北京舉辦書法家筆會的情景,猶歷歷在目。記得當時他們帶着上等湖筆到京,當場開筆讓書法家試用。我為他們約請了當時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李鐸、劉藝,及謝雲、夏湘平、張虎等等,興致勃勃地為筆都善璉揮毫潑墨,寫了一些稱頌善璉湖筆的書法作品。席間大家交談甚歡,對湖筆之優質好用,頗為讚嘆。善璉湖筆廠還事先為北京筆會專門製作了限量版優質湖筆套裝,贈送給與會書法家,以志紀念,感謝他們對善璉湖筆生產創新的肯定和支持。遺憾的是,當年參加筆會的書法家中,已有多位駕鶴西去,劉炳森、李鐸、劉藝、謝雲諸位我非常熟悉的書法家不在了,甚為可惜。但他們的書法作品,今天仍留存人間,被大家所欣賞。我每次去西單商場,看到「西單商場」四字招牌,就會想起劉炳森對加肥隸書的個性化創造。在紅橋市場前,李鐸書寫的店名,依然裝飾在上面。
傳說毛筆發明人是蒙恬,無論史實如何,善璉一直將其當作筆祖來尊崇。直至今天,善璉筆工還會在農曆九月十六日集會於善璉蒙公祠,紀念這位初創造筆者。此次再訪善璉,深信千年湖筆一定會有更加美好昌盛的明天,為新世紀中華藝術文明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