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三揀四拒境外醫護 加劇醫療爆煲危機

加拿大拒承認外國醫生 前線失逾萬寶貴人手
世界各地普遍出現醫護人手短缺情況,尤其是在新冠病毒進襲後更見嚴重,但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對境外培訓出來的醫護人員挑三揀四、吹毛求疵,浪費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人才,令到病人未能及時獲得適當治療。以加拿大為例,全國公共衞生系統經過對抗新冠兩年後顯得捉襟見肘,但居住在加拿大的數千名受過外國培訓的醫生,仍然由於醫學資格未獲確認而不能在前線救治病人。◆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
加拿大現在存着的最大障礙是醫療當局不承認外國醫生累積的經驗,並且要求外國醫生好像剛畢業的醫學生那樣開始從醫。曾在印度和阿曼行醫4年的阿扎姆礙於其資格未獲加拿大認可,不能迅速加入醫療系統,必須等待她的資歷通過加拿大考核程序。
1.3萬醫生未能執業 近半轉行
根據國際培訓醫生聯盟的數據,目前有超過13,000名接受過國際培訓的醫生不能在加拿大執業,部分人被迫轉到其他醫療工種,而47%更已經索性轉行。與此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加拿大的醫生與病人比例在全球排名第26位,即是每1,000人擁有2.8名醫生,這大約僅是其他發達國家的一半。
加拿大醫學會估計約有500萬人找不到家庭醫生接受日常治理。很多醫生不願做家庭醫生,主要因為實際收入偏低。以卑詩省為例,家庭醫生治療1名病人只能收取30加元(約185港元)診金,但當中涉及瑣碎文書工作,令到很多醫生選擇任職於醫院或成為專科醫生。安大略省華人居民很難找到「同聲同氣」的華人家庭醫生,有華人說,本身的家庭醫生退休了4年都未找到新的家庭醫生,以致多倫多有一名年逾60歲的醫生最近東山復出,吸引不少華人前去排隊登記。
10年戰地醫生資歷未夠做助理
外國醫生若要在加拿大執業,其學位頒發的醫學院必須列在世界醫學院名錄,才能在加拿大獲得承認並取得醫學委員會的執照,然後進行1年的研究生培訓或參加醫療實踐工作。根據加拿大駐院醫生配對系統的數據,最近申請出任駐院醫生的國際醫學畢業生中,只有不夠三分之一被錄取,但本地畢業生卻有95%成功獲批。
外國醫生指出加拿大不注重他們過往累積的經驗,各省政府一直對外國醫生存在歧視態度,令到他們要在加拿大執業困難重重,甚至最後被迫放棄。來自敘利亞的穆斯塔法是庫爾德斯坦其中一個最大難民營的主診醫生,亦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為聯合國和無國界醫生組織做了超過10年的外科醫生,但現在他只能在加拿大一間醫療設備製造商工作,等待有機會成為外科醫生的助理,以便他能夠進入醫療系統。
醫學界認為加拿大有必要改變對境外醫生的政策,其中兩大原因是加拿大人口老化和醫生持續短缺。加拿大畢業的醫生數量不足以滿足全國的需求,尤其是全國缺乏家庭醫生。加拿大若能重視外國醫生資源,這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加拿大醫學會主席斯瑪特同意全國醫療保健機構明顯缺乏人手,並且已經持續了數十年。斯瑪特指出目前在加拿大工作的所有醫生,有近25%是在海外接受培訓,但如何能令外國醫生取得執業資格仍然存在挑戰,因為每個省和地區都有不同醫療監管機構負責制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