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工業家蔣震離世 改革開放後首批投身內地 成立慈善基金育才無數

◆改革開放早期,震雄集團投資順德,興建精密注塑機廠。 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早期,震雄集團投資順德,興建精密注塑機廠。 資料圖片

◆2005年,蔣震太太和六位子女祝賀蔣震(右四)獲授大紫荊勳章。 資料圖片
◆2005年,蔣震太太和六位子女祝賀蔣震(右四)獲授大紫荊勳章。 資料圖片

◆2005年,蔣震(左二)在授勳典禮與李靜、劉皇發及高禮澤合影。 資料圖片
◆2005年,蔣震(左二)在授勳典禮與李靜、劉皇發及高禮澤合影。 資料圖片

◆2008年,蔣震獲港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資料圖片
◆2008年,蔣震獲港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資料圖片

◆蔣震曾捐出1,400萬元人民幣成立獎學金,資助內地優秀學子。 資料圖片
◆蔣震曾捐出1,400萬元人民幣成立獎學金,資助內地優秀學子。 資料圖片

  愛國工業家、震雄集團創辦人兼榮譽主席蔣震於本月13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壽100歲。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對蔣震離世表示深切哀悼(見另稿)。生於山東省菏澤市的蔣震,於1958年以200港元白手興家創立「震雄機器廠」,其後被冠上「注塑機大王」美譽。他一生心繫祖國與社會發展,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駐內地的香港工業家。蔣震過去曾在接受訪問時形容,自己辛苦了一輩子,不希望下一代同樣受罪,故於1990年將所持的震雄集團股份悉數捐贈成立「蔣震工業慈善基金」,畢生致力推動人才教育和工業領袖的培訓,該基金至今的經費累計總額達4億港元,培育無數工業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震雄集團昨日公布,集團創辦人兼榮譽主席蔣震於本月1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主懷安息,享壽100歲。集團表示,其離去令集團仝人不勝悲痛,亦讓他們永遠銘記蔣震作為偉大工業家的匠人精神和偉大慈善家的無私奉獻。集團的網站亦換上黑白色,以示對蔣震的哀悼。

  白手興家 200元創業

  蔣震出生於山東菏澤一個貧困家庭,父母早亡,但他一生勤奮好學,與機械和工業結下不解之緣。他於1949年南下香港定居,來港初期生活艱苦,做過碼頭工人、紗廠雜工及礦工等基層工作,其後修讀兩年機械工程維修,於1958年以200元與朋友白手興家,創立「震雄機器廠」,次年首創雙色吹瓶機。

  創業初期,工廠的生意幾起幾落,但是在極度艱難的歲月中,蔣震仍能保持堅強的意志。他洞察先機,看準了塑料業的發展潛力,於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資金,鍥而不捨地鑽研製造塑料用品的注塑機,1966年發明了全球首部十安士螺絲直射注塑機,獲得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頒發的「最新產品榮譽獎」,從此被冠上「注塑機大王」美譽,並先後在香港及台灣設廠。在蔣震帶領下,震雄集團逐步發展,於1991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奠定其全球注塑機生產商領導者的地位。

  不過,他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蔣震曾說:「最大挫折應該在19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那個是有點挫折,而且我們要發展工廠,要借貸,結果有金融危機,銀行通知我們,要把借款、欠款全部歸還,限定一個月以內,這個對我們是一個打擊。」但憑着不言敗的精神,他最終帶領集團渡過難關。

  蔣震作為香港工業界的翹楚,亦一直心繫祖國,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進駐內地的工業家。早於1986年,他已在廣東省順德市組成合資企業,服務祖國。

  基金經費累計達4億港元

  蔣震畢生秉持「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理念,曾說:「希望將來中國也是從工業方面,與世界其他工業強國互相競爭,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說到做到,更於1990年將其擁有的震雄集團股份悉數捐贈成立「蔣震工業慈善基金」,大力推動人才教育和工業領袖的培訓,藉此鼓勵和加強華人在工業領域的發展。基金會成立至今逾30年,各項培訓活動、獎學金及捐款項目從不間斷,至今經費累計總額達4億港元,已發展成為培訓內地機械及製造業專才的最大香港慈善機構之一,與基金會合作的國內外著名學府不計其數,為全國各地培訓了逾6萬名工業科技及管理人才,發揮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香港回歸祖國前,蔣震獲委任為港事顧問。2005年,蔣震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讚揚他畢生致力推廣企業發展,成就超卓。此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公開大學(現名香港都會大學)亦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蔣震於2018年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