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文化】翟健民暢談青白瓷收藏

◆翟健民自80年代就關注青白瓷
◆翟健民自80年代就關注青白瓷

◆宋代景德鎮湖田窯青白釉菱口勸盞連盤
◆宋代景德鎮湖田窯青白釉菱口勸盞連盤

◆宋景德鎮湖田窯影青帶溫碗執壺
◆宋景德鎮湖田窯影青帶溫碗執壺

  景德鎮青白瓷專業委員會是隸屬於景德鎮市東方古陶瓷研究會的二級學會,以嚴謹學術為基礎,團結民間收藏之有生力量,共同致力於「做好青白瓷研究,講好青白瓷故事,傳播青白瓷文化。」

  景德鎮青白瓷專委會於2021年秋冬季特聘香港藝術品商會理事長、永遠會董兼商會古玩鑒定委員會主任翟健民為青白瓷專業委員會顧問。

  翟健民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關注青白瓷,此後,他對青白瓷的熱情持續增長。不僅在收藏領域,而且對於青白瓷的學術研究也長期以來十分關注及支援,翟健民之前曾接受青白瓷專業委員會採訪。本文將採訪的視頻轉換成文字,再度分享他熱惰、詳盡的對青白瓷認知,以及與青白瓷結緣的故事。

  一開始,翟健民簡單講述了青白瓷的歷史:「我國早在南北宋時期就一直在燒製青白瓷器,在學術上叫青白瓷,英文譯為Qingbai。」

  接着他又侃侃而談自己與青白瓷的結緣:「那麼我呢,1980年代就開始接觸青白瓷,80年代呀,大家不要忘記那個年代買一件青白瓷不是容易。可以說我十分專注,當買到三幾件或一兩件青白瓷時,清洗乾淨之後,我就會上手把玩啊!欣賞啊!三天三夜我都可以半夜不睡的去看它,因為它的這種胎薄、上釉,以及有雕工,或者有刻工,或者有印花,或者是素的,都十分惹人喜歡,真的愛不釋手。」

  二十多年前,翟健民曾經接受香港鳳凰衛視的一個採訪,他回憶:在採訪接近尾聲,主持人問我「翟老師,本人也很愛好收藏,但自己的經濟有限,應該買一些甚麼東西好呢?作為我們現有的基本功,又經濟能力有限的普通愛好者,我應該收藏甚麼東西呢?」我的第一反應就跟她說,你可以考慮一下宋瓷,宋瓷其中的一個品種就是湖田窯,或者是叫青白瓷。當時她腦袋一片空白,問我為甚麼要買青白瓷?我就解釋,在宋代能夠燒製這種胎釉,薄似紙,色如雨過天晴雲破處,聲音像磬一樣響亮的一種青白瓷器。逾千年流存到今天,那麼薄的一件器物能夠保存得那麼完整無缺,連一點毛病都沒有,才賣多少錢?僅要一兩萬元錢,你說是不是對不起它呢?我真的說老實話,譬如說二十年前一個娃娃碗,兩個娃娃的那種,又大又好看,顏色也漂亮,才兩萬元錢,一個咸豐、同治的民窯瓷器都不止這價錢啦!買一個花盆要多少錢啦?我說,青白瓷就這般價錢,你就隨便買幾件,這個真的是潛力股來的。而且它的文化,它的歷史,它的內涵很多很多,你根本沒辦法完全去挖掘它的。

  翟健民又表示,近這十年當中,大家對青白瓷的追捧、愛好,也發掘出許多它與當時宋人的生活很接近,對接。譬如說青白瓷很多的盞啦,很多帶盞或者是帶托的,或者是碗、盤、杯等等,都跟宋人的生活有聯繫。那麼典雅、古樸的一些器物,從一千、八百年前的器物回到我們今天,你說我們是不是很幸福。而且宋人的香道,很多都是使用青白瓷那種香薰、那種爐子,現在我們也能跟古人對話,裏面太多內涵了。

  最後,翟健民指出:「所以,我希望大家更多關注咱們景德鎮的青白瓷,既能收藏,又有歷史,又有文化,同時還有三個字『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