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球員到教練 屢為港隊立功 金句王李靜逐夢香江不言休

◆李靜(左)與周振基教授分享自己的故事。
◆李靜(左)與周振基教授分享自己的故事。

▶李靜帶領香港乒乓女團贏得東京奧運銅牌。
▶李靜帶領香港乒乓女團贏得東京奧運銅牌。

◆香港「乒乓孖寶」李靜(左)和高禮澤贏得不少殊榮。
◆香港「乒乓孖寶」李靜(左)和高禮澤贏得不少殊榮。

◆李靜自言對乒乓球「一見鍾情」。
◆李靜自言對乒乓球「一見鍾情」。

◆李靜認為運動員更重要是享受所選擇的運動項目。
◆李靜認為運動員更重要是享受所選擇的運動項目。


  去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港隊摘得1金2銀3銅,創下歷來最佳成績,振奮人心。張家朗、何詩蓓等年輕運動員成為全民偶像的同時,現任香港女子乒乓球隊教練李靜,亦因為他獨特的幽默感而極速竄紅。其實李靜與高禮澤早就被港人親切譽為「乒乓孖寶」,兩人從內地來港,曾披上港隊戰衣並贏得不少殊榮。在昨晚播出的新一集《香港機遇》節目中,李靜就和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談及對香港未來體育發展的看法,並分享從球員到教練,心態上有哪些轉變。 ◆撰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蘆葦

  香港健兒在東京奧運創造歷史性佳績,引發體育熱潮持續至今。其中,李靜執教的香港女乒,一路艱難過關斬將,勇奪女團銅牌。李靜亦因為頻頻爆出金句,尤其是在女團16強賽時激情指導杜凱琹的表現,成為網民一時熱話。

  香港運動員由曾經的被人「睇死」,到今日做出成績成為大眾偶像,中間經歷的磨煉必是常人無法想像的。但成為運動員的道路上並不應該只有艱苦,對於有心向體育專業發展的年輕人,李靜希望他們除了奮鬥,更要Enjoy(享受)。他說:「香港的文化背景不同,首先要自己喜歡(體育運動),有興趣的話再堅持去做,才有機會玩到出色。」

  現時,港府正循三個方面發展體育產業,包括盛事化、精英化和普及化。李靜認為,香港有足夠的能力舉辦大型國際比賽,可以吸引到眾多國際友人來港,讓全世界見證香港的繁榮穩定。至於精英化,就是要為年輕運動員提供完備支援,讓他們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專注訓練,取得更好成績。此外,體育的普及化亦是重中之重,李靜希望,運動員的出色成績,能帶動社區建立熱愛體育的文化,讓市民培養健康生活模式。

  展望香港未來的體育發展,李靜堅信,要做到體育產業化,一定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緊密合作。他期望,香港未來能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廣東省體育局多些交流合作,為本地的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新商機。

  自小打球磨煉堅毅性情

  港隊與國家隊「感情甚篤」,李靜自己也與國家隊有不解之緣。小學一年級時,他在學校見到廣東省隊表演,看到球員揮拍搏殺,小球在乒乓球枱上「飛來飛去」,讓他即刻愛上了這項運動。

  在父母的支持下,年幼的李靜開始了嚴格的乒乓球訓練,每日風雨不改早上5點起床練球。他說,那時一眾小隊員都比乒乓球枱高不了多少,教練還要鋸斷枱腳來遷就大家打球。不過,長年累月堅持下來,李靜不僅球技有所精進,更造就了自律習慣和堅毅性情,為日後成為職業運動員打下堅實基礎。

  10歲進入廣東省隊,16歲入選國家乒乓隊,李靜去到了更頂尖的舞台。在國家隊這支精英雲集的頂尖隊伍,訓練方式可以說是「無得彈」,球員每日練習時長基本要6至8小時起步。除了繁重的訓練任務,李靜還同時兼顧學業,讀完了高中課程。他始終認為,運動員需要體育和文化雙重發展,打球也要用腦,二者相結合,才能令運動生涯更有突破。

  組「乒乓孖寶」摘奧運獎牌

  2000年,在當時的香港乒乓總會會長余潤興的邀請下,已離開國家隊兩年的李靜來到香港,轉戰新平台繼續追夢。不過,剛加入香港隊時,他也曾迷失過。港隊的管理不似國家隊嚴格,這讓初來乍到的李靜有所鬆懈,甚至一度沉醉在這座繁華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裏。

  好在最終身為運動員對勝利本能的渴望,令李靜幡然醒悟,痛定思痛重新將精力投入到乒乓球上。他說,在中國香港隊訓練時用心和奮鬥的感覺,比在國家隊時還要強烈,幾乎時時刻刻「腦中都想着乒乓球」。很快,李靜就迎來了競技狀態的高峰期,逐漸在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李靜夥拍高禮澤贏得男雙銀牌,這也是香港特區成立後的首枚奧運獎牌。

  李靜與高禮澤被港人親切譽為「乒乓孖寶」,兩人自廣東省隊開始,以至國家隊,到後來披上港隊戰衣,均一齊訓練及生活。李靜性格外向,右手打球;高禮澤相對內斂,左撇子,兩人如拼圖般一凹一凸,成就賽場上的雙打絕配。

  李靜說,戰術溝通上多數自己做主,但阿澤的獨特見解亦是得分關鍵,尤其他左手持拍,常常能找到出其不意的刁鑽路線,將球打到令對手「難受」的地方,「乒乓孖寶」相輔相成,配合可謂天衣無縫。

  轉型執教睇書學「氹女」

  退役後,李靜開始執教香港女子乒乓球隊,繼續為港隊貢獻力量。從球員轉型教練,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要從只顧及自己,變為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思考如何與球員溝通、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而面對一群女隊員,一向心直口快的李靜,也開始變得溫柔起來。

  「對男球員可以直接些,甚至粗魯些都行,但女生始終不同。」為了學會說話「兜彎」,李靜還專門去看了一些傳授與女性溝通技巧的書籍。在和球員的相處中,他也逐步體會到什麼是一個真正的教練。

  港隊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曾在女團奪銅後爆金句「最緊要多謝我自己」的李靜,這次卻說:「有幸有今天的成績,我相信是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