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俊傑:找到我的新主場



菁英跳出舒適圈 北上揚名創投界
在深圳南山區的一家咖啡店見到凌俊傑時,他坐下就拿出手機,熟練地「掃一掃」桌上的微信二維碼,點了三文治早餐。訪談以普通話進行,凌俊傑對答如流。談起內地的創投圈他更是如數家珍。誰能想到,這位家族四代深耕香港的「80後」,大學畢業之前幾乎沒涉足內地,而今卻儼然是「內地通」,逐漸掌握「主場優勢」。
近年來,他不僅成為投資項目遍布海內外的投資人,而且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為海外資本認識中國創造條件、溝通關係。2021年,凌俊傑還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協助下,攜手新華集團的大灣區總裁蔡展思在廣州南沙成立頗具規模的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協助港青北上創業,他說:「希望幫助更多的企業在大灣區發展,服務港青,也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特約通訊員 譚笑 深圳報道
凌俊傑身上有港青的勤奮肯幹,又有着幾分冒險精神。凌俊傑家族經營的桂洪集團,是香港最大的私人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2005年,凌俊傑從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回港,沒有進入家族企業,而是選擇外出求職闖蕩。積攢了一定的經驗後,回到家族企業。他希望,個人及家族企業都能作出一些改變。
契機出現在2006年。這一年,凌俊傑報名參加了國家行政學院舉辦的學習班,「當時是抱着了解祖國的心態去的,沒想到會改變我的一生。」他坦言,家族四代都長駐香港,多年沒有業務涉及內地市場。他在10多歲時和父親、弟弟一同去過北京旅遊,除此之外對祖國都沒有深入的了解。2006年在北京的學習經歷,讓他第一次真正了解到祖國的歷史,強烈的家國意識讓他的內心獲得了一份歸屬感。「那次學習回來後,家人都感嘆我像換了一個人,家國情懷比以前深厚多了。」他說。
金融危機搶先機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受到影響,凌俊傑目睹了內地市場異軍崛起,內企頻繁海外收購,他隱隱感到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在內地,故一直留意各種機會。2009年,有位在英國的朋友找凌俊傑幫忙,希望幫英國公司找中國買家。凌俊傑接下這邀請,決定「邊做邊學」,不放過任何機會。
在此其間,父親一度不理解他為何「有金鐘的辦公室不坐,卻在外面四處奔波」,凌俊傑沒有多作解釋,只是咬牙堅持。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他利用自己多年積攢的經驗和資源牽線搭橋,協助萬達集團以3.2億元成功收購英國聖汐遊艇公司,讓他在行業內一戰成名,也從此明確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個背靠祖國、立足香港、面向海外的投資人。
整合資源速配對
從此,凌俊傑逐步積累在各國的人脈和資源,業務也迅速擴張,幫助不少國企和民企走向世界,自己的投資也遍及全球,涉足超過30家公司,包括Elephant Grounds(大象園)、英國的Doctor Care Anywhere等。
令人訝異的是,凌俊傑在內地的投資項目十分多元,卻多能踩中「風口」。他透過匯勤基金投資了包括鵬元徵信、途虎養車、新再靈等一批發展前景較好的新行業。看中內地電商平台的發展勢頭,2014年,他又投資了總部位於深圳福田的互聯網物流平台貨拉拉,該企業目前服務據點遍及內地及東南亞超過300個城市,月活用戶達到600萬。此外,凌俊傑還投資最早進入海外版抖音的MCN機構之一的深圳抖鸚傳媒公司等,在行業內都極具發展潛力。
凌俊傑投資更在意對方是否有優秀的經營團隊,並將自己的資源帶入其中,幫助企業成長。「我是賦能型投資者。」他笑着回顧過去的投資經歷,多是整合各種資源達到最優收益,「我腦子彷彿成了一個大數據庫,無論內地還是海外,都能快速進行資源匹配。」
一談起大大小小的投資項目,凌俊傑如數家珍。訪談結束時,他手機上已有數十條未回覆的信息,中午還將主持一場聚餐會,深圳儼然是他的「主場」,而吸引他的正是內地創投圈如火如荼的發展氛圍。「內地是一個充滿了人才和競爭的市場,正是因為充滿機會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和資金。」
而他,也是一個逐浪而來,湧立潮頭的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