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政善治 法治護航

  法 岩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中國正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的宏偉畫卷已徐徐展開。中國法治建設根植中國大地、順應時代潮流,為譜寫「中國之治」新篇章構築堅強法治保障。

  中國之治 法治為基

  中國法律文化悠久深厚,兩千多年前,戰國時的商鞅就「立木建信」,申明「法必明,令必行」。唐朝年間頒布《唐律疏議》,成為中華法系代表性法典。中華傳統法治文明積澱着「德主刑輔、罰當其罪」等優秀法律思想,為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提供巨大文化滋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堅持傳承借鑒,探索適合中國的法治道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造簡便利民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到新中國成立後頒布「五四憲法」奠定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從把「依法治國」載入憲法,到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共產黨的法治追求孜孜不倦。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舉行,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並精闢概括為「十一個堅持」,深刻闡釋「中國之治」的法治經驗,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正如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

  循法而行 依法而治

  「法治」已成為中國社會各領域的「高頻詞」,「法治獲得感」滴灌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實施外商投資法,修改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以中共中央名義出台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讓「有恒產者有恒心」,以法治激發發展活力。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加強環保執法檢查,完善環境公益訴訟,以法治護佑綠水青山。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農民增收機制,以法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制定陸地邊界法、反外國制裁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法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奉法者強,則國強。」法律是治國之重器,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在當今中國,治國理政已須臾離不開法治,法治正有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向前邁進。

  依法治港 推動善治

  全面依法治國在「一國兩制」事業中主要體現為依法治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治港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依法治港首先是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治港。回歸以來,中央始終堅持在憲法和基本法框架內,在法治的軌道上處理香港問題。近年來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法治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愈發凸顯。面對修例風波造成的香港嚴峻局勢,中央依據憲法和基本法授權,為香港制定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堵塞重大法律漏洞,推動香港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充分彰顯憲法和基本法在非常時刻發揮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大作用,為「一國兩制」實踐保駕護航。

  香港由亂到治需靠法治作保障,由治及興也需以法治為依憑。法治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界面」。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的「香港角色」越發突出。去年香港成功舉辦第59屆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年會,並設立亞非法協第六個區域仲裁中心,有力服務國家涉外法治建設。展望未來,在憲法和基本法的規範指引下,香港法治優勢必將進一步發揮,推動「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更加融合,推動香港社會不斷進步和個人不斷發展,推動香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