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蝶影】虎年談《唐伯虎點秋香》之一

  小 蝶

  今天是虎年首次與讀者見面,又是立春日。在此祝賀各位新春大吉,虎虎生威。

  抬頭看掛牆日曆,寫着今年是壬寅年,屬虎。既有「寅」,又有「虎」,我自然想起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名和字都是源自他的誕生之時。他於寅年寅月寅日出生,故名唐寅。十二生肖的虎與十二地支的寅相配,是為寅虎。唐寅是長子,故字伯虎。

  一般市民對於唐伯虎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戲曲、電影和電視。小時候,每年年初二,我們一家都分別要到母親婆家的多位長輩家中拜年。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三叔婆家中,因為每次在她的家拜年時,電視總是在播映龍劍笙和梅雪詩的粵劇版《唐伯虎點秋香》。我們每年的行程如是,電視台播映的節目也如是。於是,每年在三叔婆家中逗留的大半小時的時間,我們都是在看《唐伯虎點秋香》,那首〈求神〉更是小小的我們最愛模仿的戲曲。

  除了看電視外,我們也愛看三叔婆在那短短數十分鐘內無數次來回睡房和客廳的動態。三叔婆有十名子女,都是我們的堂舅父和堂姨母。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我們在年初二向三叔婆拜年時,他們都不在三叔婆家,卻都留下紅封包給整個家族的小孩子,請他們的母親代他們派發。於是,每次我們向三叔婆說畢吉利話後,她便由大舅父留給我們的紅封包開始,由她的睡房的抽屜逐批逐批拿出客廳交給我們。大舅父的紅封包派完了,她便走回房間拿二舅父的出來派發,如是者來來回回進出十次。我們好像向她收租似的,安在沙發中一邊看電視,一邊袋袋平安。現時想來好像太大剌剌,不過當時卻沒有覺得不妥當,或者根本沒有想過。

  待三叔婆代子女派畢紅封包給我們後,又到母親將她準備好送給她的堂兄弟姐妹的子女的紅封包逐批交給三叔婆,請她轉交給她的孫兒們。三叔婆又再要多次進出睡房和客廳,將一疊疊的紅封包小心翼翼地分批放回抽屜內。完成交收工作後,我們便要到其他長輩的家中拜年,向她道別。我相信每年過年的數天,應該是三叔婆身體郁動最多,也是她最累的時候。

  時間飛逝,這班「公公」和「婆婆」輩的長輩已經仙遊多年。我無需再在年初二向他們拜年,電視台也不再播映粵劇《唐伯虎點秋香》。小時候不懂珍惜每年一模一樣頻撲地向眾位長輩拜年,現時回想起來,卻很懷念當時仍可與一班長輩見面的情景。

  年初二不再看到龍、梅的《唐伯虎點秋香》,卻不等於《唐伯虎點秋香》自此被淡忘,它反而通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繼續為之後的一兩代人認識,只不過主人翁的形象與傳統戲曲中的很是不同。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是一名來自功夫世家、文武雙全之人,只因父親結下仇家,而寧王又對唐家虎視眈眈,所以他自幼便聽從母親之命,不可露出半點功夫。既然這是一齣「武俠唐伯虎」,最後當然是他大顯身手,不但為父親報仇,也抱得美人歸。

  此片與其他《唐伯虎點秋香》還有一處很大不同﹕其他的秋香都是貌美如花,令唐伯虎一見後已被勾魂。這個秋香卻是唐伯虎口中的「唓﹗普通料啫」,可謂更加顛覆秋香的形象。

  這齣《唐伯虎點秋香》早已成為我們和下一輩人的電影經典,塑造出一個與別不同的唐伯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