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語糅合傳統書畫 「虎年世一」 水墨瑞虎賀新年

◆夢幻吊燈照耀下的水墨立體裝置中懸掛徐沛之的書畫作品。
◆夢幻吊燈照耀下的水墨立體裝置中懸掛徐沛之的書畫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水墨揮春牆壁上的《平安》和《自肥成功》。
◆水墨揮春牆壁上的《平安》和《自肥成功》。

◆水墨揮春《合皮扭耳》
◆水墨揮春《合皮扭耳》

◆《虎氣沖天》
◆《虎氣沖天》

◆《乜都撈掂》
◆《乜都撈掂》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正值新春佳節,藝術家也揮毫弄墨,在紙上繪出應節之虎,配上吉祥話語,開啟全年「虎虎生威」之風!近日,荃灣及元朗有商場正舉辦大型新年活動「水墨『型』虎年世一」,展出香港著名書法家徐沛之為虎年所寫的揮春以及書法水墨作品。現場的水墨揮春牆壁以及夢幻吊燈照耀下的水墨立體裝置,吸引觀眾停下腳步,在輕鬆賀年氛圍中拍照打卡,欣賞藝術家所作另種形式的傳統書畫,一探其中興味。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虎年世一」、「自肥成功」、「出POOL萬歲」、「合皮扭耳」……這些當代潮語,是徐沛之此次創作的靈感來源。秀逸靈動的傳統書法旁,伴着形態各異的水墨虎隻形象,它們或半匿於文字背後,或仰躺着被文字所環繞,或是以虎身作為文字的其中一筆。徐沛之在這系列作品中書畫結合,將老虎形象融入潮語書法,既迎合虎年春節主題,亦希望其中新鮮活潑的趣味為觀眾所留意,改變他們對傳統書畫的認識。

  生活化呈現拉近距離

  古今不少畫家都喜愛畫虎,張大千之兄張善孖就以畫虎聞名,嶺南畫派的高劍父、高奇峰、趙少昂,亦都是善於繪虎之才。徐沛之曾任職於拍賣行,見過不少名家真跡也十分欣賞,但到自己提筆,他希望與前人之作保持距離,探索適合自己的技法,畫出獨創之虎。他參考各種姿態的老虎相片,啟發奇思妙想,如「出POOL萬歲」四字,他先用橙色墨汁畫出兩個「O」字,然後在墨跡未乾時,用較濃的墨於其上勾畫老虎的眼睛與花紋,隨着下層水墨逸散,呈現出虎面毛茸茸的效果。問及其中意念,徐沛之笑稱:「把『出POOL』畫出老虎眼睛,是希望大家新一年出POOL都要帶眼識人!」

  徐沛之有不少作品已為藝術館收藏,但他也從不抗拒嘗試其他推廣藝術的渠道。在他看來,與商場合作推廣傳統書畫很值得一試:「大眾在商場看畫,比去藝術館參觀更加隨機,他們偶然經過、接觸到,可能就會有人對書畫感興趣。」他希望在這更親近大眾的空間內,呈現貼地、趣味性的作品,承載節日氣氛,更融入生活,如此喚起人們對傳統書畫的興趣,達成比較廣泛的推廣成效。

  以創意化解公眾誤解

  徐沛之自幼學習中國書法,師從翟仕堯及王冬齡,先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士、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碩士及博士學位。爾後他又在書法基礎上學習傳統水墨畫,探索書與畫之間共同的線條奧妙,這給予他很多靈感。普羅大眾總認為傳統書畫作品嚴肅沉悶,徐沛之認為這是一個「千年誤解」,他解釋:「古代書畫作品,其實是很貼近當時人們生活的,比如文人之間的書信,呈現的是他們生活的現狀,《清明上河圖》畫的也是當時城市的狀況,其內容並不離地。」徐沛之笑言,如今人們可能只有在燒烤刷蜜糖時才用毛筆,因對工具的陌生,從而也覺得書畫遙遠。

  這些年來,徐沛之一直努力嘗試不同方法去化解這一誤解。「我們是否一定要畫古代山水、寫以前的詩文?其實並不是。」早於十年前,他以草書寫流行曲《陀飛輪》歌詞參加香港當代藝術獎比賽,當時尚未有人試過用這種形式書寫當代文學,他原本只是冒險試一試,卻奪得當年的青年藝術家獎。「觀眾發現,原來書法用來寫流行曲都得,不是一定要寫古文,這對年輕一輩觀念有很大改變,此後我就多了這樣的創作。」

  不過徐沛之也認為,這種嘗試是為推廣藝術所用,而真正學習時,創意的發揮是在學生習得技法之後。學習書法首先還是需要漫長時間去臨帖練習、打好基礎。「我寫流行曲、畫生活化的畫,但一些場合我還是畫古代山水、寫傳統題材。我想這樣多線發展,傳統會做,創新亦會做。」

  傳統書畫校園教育 師資培訓需加強

  徐沛之提到其實香港對學習傳統書法有興趣的人並不少:「以前在中大執教,書畫文憑班一年開好幾屆,有很多人報讀,校外的老師和教育機構也很多。」他指出,相比之下香港中小學的書畫教育資源反而顯得匱乏,在師資方面還有待加強培訓:「學校師資力量無法達到完美全能,老師主要教繪畫、素描,但傳統書畫方面就差一點。」而今,像他一樣一路修讀書法的人才也很罕見,徐沛之坦言:「書法藝術性高、實用性低,學出來不易搵食。」

  傳統書畫並非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徐沛之認為大眾若有興趣,可以通過很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無論是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還是拍賣行展出的真跡,資源是很充足的,多看、多欣賞,便可以提高鑒賞水平。」

  展覽:水墨「型」虎年世一

  日期:即日起至2月20日

  地點:荃灣千色匯Ⅰ期1及2樓、元朗千色匯地下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