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是控疫最有效手段

  佘德聰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變種病毒Omicron在葵涌邨蔓延,截至昨日全邨累計334人中招。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本港月初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臨近年關,農曆年食肆、年宵生意和大型活動也隨之取消,特首林鄭月娥更明言難以在年初四放寬措施。市民年關難過,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卻受到個別專家質疑,有西方媒體更「炮轟」「清零」,令「堅持動態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的爭議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筆者認為,港府必須立場堅定,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盡力遏制第五波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安全,為爭取與內地早日免檢疫通關創造條件。

  「動態清零」不等同於「零感染」,而是要求在常態化防控階段,迅速控制個案病例,快速精準撲滅疫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通過檢測和篩查等手段主動發現傳染源,包括已確診病患、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攜帶病原體的其他動物等;發現個別病例後,快速採取公共衞生和社會干預措施,包括疫點封控、密切接觸者管理、流行病學調查,以及減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以防止社區爆發;有效救治,盡快阻止疫情發展蔓延,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和死亡,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等。

  首先必須釐清,「動態清零」的總方針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並不是如西方媒體和個別專家所說的「只顧清零,完全不顧經濟發展和市民生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兩年,內地從事抗疫成效顯著:全球最早復工復產、經濟回升GDP持續增長、人民生活回到正軌……實踐充分證明,「動態清零」不僅不會對經濟造成衝擊,反而因為採取正確的防疫舉措,助經濟民生擺脫疫情干擾、恢復正常。香港實施「動態清零」近半年,疫情控制得當,經濟民生也逐步恢復,因此,不能因為當前的困難而全盤否定「動態清零」。

  其次必須明確,當前變種病毒Omicron已經在社區傳播,有多條傳播鏈並行,疫情防控較之前更加複雜。在這樣背景下,堅持「動態清零」是最佳選擇。特區政府必須繼續秉承「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採取措施進一步堵塞防疫漏洞:一、擴大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的範疇;二、新出台的「港康碼」須盡快加入追蹤病毒的功能,使其能夠追蹤溯源,截斷傳播鏈;三、對於機組人員等高危群組,必須收緊豁免隔離安排;四、加強檢疫宣傳,嚴懲違反強制檢疫令的來港人士。

  堅持「動態清零」政策,需要市民積極配合。廣大市民當下要做的事,一是做好日常個人防護,包括佩戴口罩、勤於清潔、嚴守社交距離;二是減少非必要出行,所到之處應自覺使用「安心出行」,若去過的地方有染疫風險,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檢測,以利人利己;三要積極接種疫苗,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率,建立更嚴密防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