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為港帶來大量機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香港與內地的金融連繫日趨緊密。IMF 指出,香港作為通往內地的主要金融窗口帶來機遇與挑戰 。當中, 機遇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大量商業機會,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提供最佳切入點,將有利香港中長期經濟成長前景;但同時,挑戰則是內地相關信用風險的系統性風險等。
IMF指,早前推出的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及債券通「南向通」都加強了兩地金融連繫。金管局亦一直與人民銀行等合作研究跨境支付央行數碼貨幣(「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項目)於批發層面上應用的可能性,並測試了使用數字人民幣於香港進行的跨境零售支付。
雖然數字人民幣可減低市民及企業進行跨境交易的成本,以及提高交易效率,進一步強化兩地的金融融合,然而IMF認為,香港當局應在大規模跨境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前,詳盡研究其潛在風險,包括有關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合規問題。
需密切監測港銀對內房信用承擔
該行也建議,香港應繼續加強對內地相關信用風險的系統性風險分析。鑒於內地多家地產商近期財務緊張,有關當局應按照金融體系穩定評估(FSAP)的建議,密切監測和分析香港銀行對內地地產行業的信用承擔;也應繼續確保香港銀行採用具前瞻性的內部信用風險模型,以評估銀行對內地借款人履行的風險承擔資本的要求,尤其是對信用評級偏低的地產行業借款人。
除日常壓力測試以外,當局亦可持續密切監察銀行對內地非銀行體系的重大風險承擔,並對銀行的大額風險承擔進行定期壓力測試,均有助控制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