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無憂】制訂退休收入策略三要素

  隨着人口老年化問題愈見嚴重,政府近年愈重視港人的退休後收入,例如持續改善強積金計劃,包括推出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擴闊強積金的投資範圍至中央政府及內地政策性銀行債券,以及研究將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因素納入強積金基金的投資過程。按揭證券公司亦推出「退休3寶」,即安老按揭(或稱逆按揭)、香港年金及保單逆按計劃,讓退休人士自製長糧應付生活開支。

  根據上月發布的《富達情緒調查》,六成港人表示當計劃退休時,強積金為主要退休收入來源,反映其提供退休保障的重要性。富達認為一項可靠的退休收入策略應具備三項條件,第一是能夠估算退休後的可預計收入,其次是足以應付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開支,第三是提供足夠現金流及靈活性,最終甚至能為退休資產增值。

  一、可預計收入

  可預計退休收入來源,例如退休儲蓄、強積金/公積金、年金和逆按揭等,需要覆蓋基本生活開支。然而,《富達環球退休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一受訪港人卻對退休所需的儲蓄金額沒有概念。

  如果想在退休後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港人應盡早實踐退休計劃。假設由25歲起,每年儲蓄年收入的20%,在65歲時應擁有12倍退休前的年薪以應付退休生活所需。「富達退休儲蓄法則」亦建議進度指標,在30歲時應擁有年收入2倍,40歲時應為5倍、50歲時為8倍、60歲時為11倍的儲蓄。

  二、基本生活開支

  每個人所需的生活開支也有不同,利用入息替代率(Income Replacement Ratio),即基本生活開支佔退休前收入的百分比,可幫助估算基本退休生活開支。「富達退休儲蓄法則」建議,如家庭入息介乎25,000至150,000元,入息替代率應介乎48%至59%。例如一個月入30,000元的家庭,入息替代率為59%,每月便需要17,700元維持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而一個月入60,000元的家庭,入息替代率則為48%,退休後每月便需要28,800元用作基本生活開支。

  三、現金流及靈活性

  除計算退休儲備能否支持基本生活開支外,提取儲備的方式也會影響退休大計,若每月提取金額過多,退休儲蓄便有機會很快耗盡。富達建議本港退休人士在首年提取不多於儲蓄的4.1%,及後每年根據通脹調整提取金額。

  假設一位65歲的退休人士,退休時有400萬元的退休儲備,他應每年提取4%,即160,000元以應付日常開支,及後每年按通脹調整應提取的金額,如退休後第二年的通脹率為2%,他便應提取163,200元。

  本港最新的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83歲及88歲,假設在65歲退休,港人平均退休生涯近20年,退休人士一旦遇上重大變化或突發健康問題,一筆應急錢便來得重要,因此退休收入來源必須多元化,同時應選擇高靈活性的投資產品,以應對任何緊急狀況。

  註:「富達退休儲蓄法則」透過四個關鍵參數 — 儲蓄進度計、每年儲蓄率、入息替代率及潛在可持續提取率,基於若干假設,僅供參考之用。「富達退休儲蓄法則」建議港人65歲退休時需擁有相當於年薪12倍的儲蓄及每年儲蓄最少20%課稅前收入,以維持退休後生活方式不變。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陳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