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建議醫券可買樂齡科技產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社聯與團結香港基金上月發表最新一份《樂齡科技研究報告》,簡述專門改善長者生活質素的科技產品發展狀況,並指樂齡科技對改善長者及殘疾人士的生活潛力巨大,可助香港應對人口老化問題帶來的挑戰。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水志偉昨日在電台節目上指出,未來須探討如何讓產品普及以供更多長者使用,例如容許以醫療券購買產品、改善分成方式吸引學者將科研成果產品化。生產力促進局智慧城市部總經理潘志健表示,該局有多間實驗室,可提供技術、測試支援等,亦有相關基金可供業界申請,期望可提高生產動力。
助港應對人口老化帶來挑戰
《樂齡科技研究報告》指出,樂齡科技行業發展一日千里,對改善長者及殘疾人士的生活潛力巨大,可助香港應對人口老化問題帶來的挑戰。《報告》提到,香港面對長者及殘疾人士的高入住院舍比率、針對慢性疾病預防和管理方面的基層醫療服務薄弱,以及因人手嚴重短缺導致照顧者的負擔增加等問題,樂齡科技正可提供解決方案。
然而,樂齡科技能否獲廣泛採用,將取決於香港能否在該行業中找出關鍵領域,促使行業進一步發展並邁向成熟階段。
水志偉昨日在電台節目上指出,過去幾年本港「樂齡科技」使用需求增加,亦多了供應商製造相關產品,但仍須探討如何讓產品普及以供更多長者使用,例如容許以醫療券購買產品、改善分成方式吸引學者將科研成果產品化。
他說,2017年與社聯發表首份有關樂齡科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本港發展的24個缺陷,上月發表的第二份研究報告則發現,其中21個缺陷已經改善,例如政府已推出10億元基金資助院舍購買相關產品。然而,由於本港退休援助不足,不論中產抑或基層長者都未必能購買有關產品,認為可考慮容許使用醫療券、社區服務券購買或租借該些產品。
水志偉認為,目前香港的大學科研水平高,但研究難以「落地」,「由於動用大學資源,教授申請專利後,專利權屬於校方,產品分成最多50%,但英國及加拿大等地的專利權屬於提出申請的教授,分成亦至少80%」,希望本港的大學參考外國,改善申請專利、提高教授分成等相關政策,提高將科研產品化的動力。
他並指,一些初創公司資金不多,如果使用專利產品,未必有經濟能力分成給大學及相關學者,建議可容許專利產品使用權以換取公司數個百分比的股權。
社聯業務總監陳文宜指出,研發樂齡產品應以用家主導,未來要在研發過程中加強與供應商溝通交流,確保產品適用於居家等不同場景。
生產力局多間實驗室提供支援
生產力促進局智慧城市部總經理潘志健指出,本港已有企業有樂齡產品的生產技術,只是可能從未想過可以為院舍提供服務。
他表示,生產力促進局有多間實驗室,可提供技術、測試支援等,亦有相關基金可供業界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