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雅藏珍】琺瑯彩為何如此珍貴

◆清雍正御製琺瑯彩月季海棠圖碗題詩
◆清雍正御製琺瑯彩月季海棠圖碗題詩

◆清雍正御製琺瑯彩月季海棠圖碗
◆清雍正御製琺瑯彩月季海棠圖碗

◆清乾隆胭脂紅地琺瑯彩九秋紋盤
◆清乾隆胭脂紅地琺瑯彩九秋紋盤

◆清雍正胭脂紅地粉彩壽菊圖小盤
◆清雍正胭脂紅地粉彩壽菊圖小盤

◆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康熙御製》紅料款 圖片來源:蘇富比
◆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康熙御製》紅料款 圖片來源:蘇富比

  收藏界中有一句話:「琺瑯彩現,必見天價。」皆因近年來在拍賣場上琺瑯彩屢屢締造天價成交紀錄,例如2006年11月本港知名收藏家張宗憲老先生的一件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就在香港佳士得以1.51億港元成交,比起上一次於1985年5月在香港蘇富比的110萬港元成交價增長了130多倍;又例如2005年10月,一件清乾隆御製「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在香港蘇富比以1.15億港元成交;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一件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康熙御製》紅料款,更是以2.38億港元的天價成交。

  琺瑯彩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這種從西方傳入的金屬裝飾工藝得到康熙帝的讚賞,遂令宮廷畫師郎世寧在白瓷上作畫,並由宮廷琺瑯作陪燒。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朝,並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鼎盛,是專為清宮御用而特製的精細彩繪瓷器。景德鎮御窯廠特製的白瓷胎運送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進行彩繪、彩燒,所需的圖式經皇帝欽定,由造辦處如意館草擬,再交由宮廷畫家依樣畫至瓷器上。其中上品俗稱《古月軒》者,以結合詩、書、畫三絕而為人稱道。雖然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琺瑯彩,但燒造場所已經從宮廷內移至景德鎮,因此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為特有的工藝珍品,被宮廷壟斷,只作為御用或賞賜,數量極少,因此造就了琺瑯彩彌足珍貴的特質。

  雖然開頭提及的幾件拍賣品都屬乾隆一朝,但若論瓷器收藏家的心目中可遇不可求的珍物,乃是極少在拍賣場上出現、鳳毛麟角般的雍正琺瑯彩。雍正琺瑯彩小件器在潔白的瓷胎上描繪花鳥、竹石、山水等,題詩兩句並加印圖章,構圖與傳統中國畫相同,畫風秀美;然而彩畫所採用的進口「多爾門」油調和釉彩,紋飾有晶瑩透明的玻璃質感,營造出類似油畫的效果。而雍正嚴格謹慎的性格,亦讓雍正琺瑯彩的工匠水準及藝術造詣達到了巔峰,燒造出構圖極其精美而高雅的瓷器。瓷胎畫琺瑯的款識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為四字雙行紅色或藍色圖章式堆料款,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料款」比起一般的「青花款」更有玻璃般的亮澤感。筆者亦收藏了一件「古月軒」雍正御製琺瑯彩月季海棠圖碗,一面為精細勾勒的月季海棠圖,另一面則題詩兩行,整體畫風簡潔而雅致,為本人的收藏系列增色不少。●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