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性能不停步 橡膠「吸銀」更導電

●如果在SBS纖維表面加上一層薄薄幾百納米厚的銀,銀與原有的液態金屬反應後形成新的合金,令材料浸潤性大增,性能可望更高。 理大圖片
●如果在SBS纖維表面加上一層薄薄幾百納米厚的銀,銀與原有的液態金屬反應後形成新的合金,令材料浸潤性大增,性能可望更高。 理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科研的腳步永不會停步,研發的道路只有上下求索才能翻開新的篇章。鄭子劍秉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及作為第一個創造技術的發現者、創造者的吸引力,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地前進。他帶領團隊研發出如同「電子皮膚」的「液態金屬纖維氈」材料後,仍在不斷探索如何優化該材料的性能,成功將當中液態金屬的浸潤性提高40倍,就像「棉布吸水」一樣,橡膠製的纖維氈能將液態金屬吸進去,成功提升導電性,使其得到更好的應用成果。

  鄭子劍表示,他的團隊發現,透過在橡膠表面加上一層薄薄幾百納米厚的銀,銀與原有的EGaIn液態金屬反應後形成新的合金,「液態金屬纖維氈」的界面會變得很輕,就像「棉布吸水的過程一樣,橡膠材料將液態金屬吸進去」,進而提升該材料的液態金屬浸潤性。該研究成果早前亦獲選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團隊成員之一的理大博士生、亦是該論文第一作者莊秋娜解釋,該材料的液態金屬浸潤性(浸潤指液體與固體發生接觸時,液體附着在固體表面或滲透到固體內部的現象)提升,就能提升其導電性,亦能拓寬材料的應用領域。例如要做天線,就需要有一定厚度的導體,保持高穩定性及導電性。「要印刷一個東西很厚又有很強的導電性是很難做到,只能透過將液態金屬鎖在固體的框架裏面的方法提升浸潤性。」

  她指出,以往液態金屬浮在橡膠的表面,滲不進去,如能順利滲進去,就能利用內部的空間,把液體進一步鎖住,在提高載量的同時液體不會「掉出來」。莊秋娜補充指,目前已經可以鎖住液體,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承載液體的載量提高了4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