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下月起接受SPAC上市

●陳翊庭(右)相信,引入SPAC上市機制可吸引更多來自大中華區、東南亞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來港上市。
●陳翊庭(右)相信,引入SPAC上市機制可吸引更多來自大中華區、東南亞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來港上市。



  5大修訂減辣 續禁散戶參與

  吸引不少亞洲富豪參與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即將引入香港。港交所(0388)昨公布引入新規則,在港設立全新SPAC上市機制,明年1月1日起接受SPAC上市申請,惟散戶不得參與。相對港交所9月的諮詢,是次引入新規則一如市場預期為SPAC上市框架鬆綁,主要涉及5大修訂,當中最受關注的包括是減少SPAC上市時分配給機構專業投資者的最少人數、以及容許更高的權證攤薄上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SPAC是一種空殼公司,透過首次公開發售集資,目的是在上市後一段預設時間內收購目標公司的業務。港交所9月進行諮詢並在10月結束,昨披露共收到90份非重複回應意見,回應人士包括SPAC發起人、專業團體、投資管理公司、企業融資公司及個人,大多數建議均獲逾八成有表明意見的回應人士支持。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昨表示,港交所在評估市場意見後,就有關上市機制作出了數項修改,包括取消只有否決SPAC併購交易才能有股份贖回權的建議,同時修訂建議方案,根據SPAC併購目標的議定估值引入一個隨着PIPE規模遞減的PIPE最少佔比機制,並規定PIPE須來自資深投資者的重大投資。另外,新框架亦將SPAC上市時分配給機構專業投資者的最少人數,由原本的30人下調至20人,以及將整體權證上限增至50%。

  港交所:已接獲不少查詢

  陳翊庭相信,引入香港SPAC上市機制可為市場提供傳統首次公開招股以外的另一渠道,吸引更多來自大中華區、東南亞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來港上市。雖然港交所明年起才接受SPAC上市申請,但她透露港交所已接獲很多查詢和表達興趣,當中包括不少SPAC發行人與中介機構,故她相信不少市場參與者已經蓄勢待發,爭奪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SPAC,惟她強調港交所仍會按照規則、謹慎根據每宗申請的情況進行審批。

  她又指,透過SPAC併購上市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其估值的方法,因為SPAC併購目標的估值是直接由有關企業、SPAC發起人及投資者一同洽商所得,相較傳統的上市申請,估值一般要經過一輪由銀行主導的建簿程序,並涉及數以百計的機構及零售投資者參與整個過程,因此部分企業傾向透過SPAC併購上市,因為在估值的過程中,PIPE投資者可以花足夠的時間和資源評估SPAC併購目標的業務,並達至雙方皆同意的估值,特別是一些新經濟公司等。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表示,希望透過引進SPAC上市機制,容許經驗豐富而信譽良好的SPAC發起人物色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作為併購目標,扶植一些富有潛力的企業新星茁壯成長。

  新經濟股齊挫 科指創新低

  至於港股方面,內地多項監管措施出台,包括內地擬修例明確快遞員、外賣員等參與組織工會權利,中宣部強調打擊遊戲產業違法行為,加上美國公布34間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新經濟股重創下拖累港股向下,恒指收報23,192點,跌1.2%,大市成交額1,626.12億元,科指創新低,收報5,680點,跌2.43%。

  焦點股方面,ATM股齊跌,美團(3690)收跌5.29%,騰訊(0700)跌3.23%,阿里巴巴(9988)跌3.07%,京東(9618)亦跌3.51%。攜程(9961)挫10.52%,成表現最差科指成份股。另外,英倫銀行意外加息,利好當地金融股,滙控(0005)及渣打(2888)逆市上揚,昨分別收升2.77%及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