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抓緊時間抓學習

越接近學期末,同學們大大小小的考試就越來越多,普通話的考試當然也免不了。最近我們就有一次口語考試,這個考試跟其他的不一樣,試卷共有6套,因為我們希望學員在備試和考試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所以在考試前一周就把這6套題目先派發給同學準備,考試當天就由同學們自己抽籤決定考試的試卷。於是我跟學員講解考試流程的時候,就說:「……考試當天大家會抓鬮兒決定考哪一份試卷……」這時候,同學們就問我:「老師,什麼叫做抓鬮兒?」
「抓鬮兒」是普通話裏面一個常見的口語詞,意思是用紙寫號兒再揉成團,就是「鬮兒」。「抓鬮兒」的意思就等同是「抽籤」。比如:「名額有限,申請的太多了,只有抓鬮兒決定了。」
動詞「抓」跟「捉」在某些義項上是同義的,如:「老鷹抓小雞。」也可以說成「老鷹捉小雞。」普通話常用前者「抓」,粵語則常用後者「捉」。不過也有一些詞語是不可以互換的,如兒童遊戲「捉迷藏」不可以說成「抓迷藏」;形容衣服破爛或比喻顧此失彼,應付不來的成語「捉襟見肘」也絕對不能說成「抓襟見肘」。下面我們來看看「抓」還有哪一些常用詞或義項:
「抓」這個動詞在普通話裏還有其他的用法,如:「他抓起帽子就往外走」,這裏是手指聚攏,使物體固定在手中的意思,對應的粵語是「攞」;又如:「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這裏是把握或掌握的意思,對應的粵語是「捉緊 / 把握」;又如:「早一點做好準備,免得臨時抓瞎。」這裏是因事前沒有準備而臨時忙亂着急,對應的粵語可以說成「亂陣腳」。再如:「抓工作、抓學習。」這裏是加強力量做某事或者是管某方面。要表達人用指甲或帶齒的東西或動物用爪子在物體上劃過,也可以用「抓」,比如:「他手上被小貓咪的爪子抓破了一塊皮。」要表達因憤怒或沮喪懊惱無處發洩而狂躁的話,我們也可以用抓,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真讓人抓狂」。
跟「抓」有關的口語詞或成語還有很多,如:「抓耳撓腮」、「抓包」、「抓破臉」等等,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嗎?
答案
「抓耳撓腮」:形容焦急而有沒有辦法的意思。
「抓包」:當場抓到做壞事的人或察覺隱秘的事(多用於被動式)。
「抓破臉」:撕破臉。
● 吳良媛(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