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倡增合作 共建「雙城三圈」

●2021港深智庫聯盟線上研討會日前舉行。受訪者供圖
●2021港深智庫聯盟線上研討會日前舉行。受訪者供圖

  智庫聯盟辦線上研討會 專家獻策兩地育才產業融合

  香港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與深圳共建「雙城三圈」,為深港合作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兩地如何以此為契機,推動進一步合作,攜手共建國際創科中心?日前,2021港深智庫聯盟線上研討會舉行,來自深港約50個機構與會,眾多專家圍繞兩地人才培養、產業融合等話題,提出真知灼見。●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香港特區政府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介紹了「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理念。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將打造成為香港的第二個引擎,跟維港都會區相輔相成,在產業的基礎方面將構建完整的創科產業生態系統。其中,如新田科技城不單是一個園區,而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的創科生態系統、綜合服務社區,讓創科人才能夠在這裏匯聚,工作生活。

  他強調,深港融合發展是「北部都會區」的重要動力。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第一次大規模地將發展思維跨越了深港兩地行政的界限,拓展到整個大灣區。 在此背景下,香港需要強化跟深圳的對話與合作機制,共同構建「雙城三圈」的跨境策略框架,這意味着兩地融合的模式要不斷創新。

  打造「港深社區」 推港融入灣區

  他表示,目前在深圳一些片區也開始在探索,如香港科技大學位於深圳南山的校園,也正在探討增加香港元素打造成為港深社區。「如果能夠利用香港多所院校在大灣區的校園、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作為據點,打造更多類似社區,可能也是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很好的抓手。」

  深港共建國際科創中心,必須要實現要素更自由的跨境流動,其中人才的流動十分關鍵,這也是當天專家們熱議的焦點之一。

  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中,科技市場一體化是很好的切口,做好這個,能讓各種要素在國家雙循環發展中有一個載體。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素跨境的流動,人才的流動尤為重要。

  科創產業結合 助港青北上

  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總幹事鄧小昆則提出,要把科技創新和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幫助把香港科研院校的創業青年引到深圳,幫助他們發展。

  他認為,不僅要推動香港青年的北上,還要鼓勵深圳的科研機構和創業青年到香港發展,實現雙向互動,在此過程中建立起完善的創業生態。

  除了人才的匯聚,創新資源的融合也尤為重要。深圳南山科技事務所所長王艷梅建議,深港將河套、前海、西麗湖、光明科學城等重要平台與香港聯動,推動雙方的協同機制,「讓香港的高校資源跟深圳的企業共建實驗室,或者創新共同體、創新聯合體,形成聯盟,打造科研成果轉化的機制和模式。」

  她同時還建議,鼓勵深圳的企業跨過深圳河到香港,把高端製造引到香港,形成互動,讓科創中心真正成為國際化的競爭力。

  前海產業智庫秘書長羅潤華則提出,進一步推動深港雙向的創新資源流動, 包括支持深圳的高校到香港建立校區等。「在『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方面,可以鼓勵更多的市屬國企、創投公司在裏面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利用深圳作為橋頭堡的地位,要支持大陸的央企去開拓『北部都會區』的市場,作為一個跳板和後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