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品牌】從元宇宙Metaverse談起

10月28日,Facebook改名meta,老闆Mark Zuckerberg將把重點放在元宇宙(Metaverse)。據說,Mark Zuckerberg認為十年內這世界將進入元宇宙世代。根據《維基百科》描述,元宇宙是一個未來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線上三維虛擬環境。簡單來說,就是透過VR眼鏡或手機進入另外一個超虛幻的虛擬世界,你可以在另外一個世界買房、買車,進行跟現實世界一樣的日常生活行為。
我自己對品牌的基本思考是基於兩個概念,一個是Identity(身份),一個是symbols(符號表徵)。簡單說,時裝及品牌就如不同的符號,我們是利用市場上的時裝及品牌作為符號來建構、創造我們不同的身份。這觀念看似很理論,但也解釋了為何一生中我們會不斷購買不同的衣服和品牌。因為我們的身份不斷轉變,而每一個轉變的身份,也就是不同的衣服和品牌(符號)。比如說,剛入職場的學生、一個剛成家的朋友、一位剛退休的人士。身份不一樣,對生活對自我形象的要求也不一樣,自然地所以購買的衣服及品牌都會不一樣。
隨着網絡的盛行,品牌與衣服已經變得虛擬化。市場上早已經有虛擬的偶像,例如Miquela、Shudu。早陣子,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品牌將推廣的重點放在網絡上。前陣子有機會與騰訊的同事做了一次交流,在他們的王牌線上遊戲《王者榮耀》,玩家可以在自己的不同角色購買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服裝;而線下在同樣品牌的實體店,如玩家喜歡也可購買同樣的服飾給自己。
隨着元宇宙的普及,網絡世界的空間將會是無限。想像未來的世代,每個人在元宇宙將會有不同的身份(Identity)。想像我們現在聽到很多網紅,他們的線上與線下身份的落差,而在不同的社交媒體,甚至在同一個社交媒體,她們都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去表達。而這些虛擬的身份很有可能比現實中的真實身份更加重要。沿着這想法,人們會在虛擬世界會有更多花費在品牌、服裝上。可能有一天,一件在虛擬世界賣的Levi's會比一件真的Levi's服裝更貴。
貨幣有虛擬(如Bitcoin)、藝術品有虛擬(如NFT),虛擬品牌將會是又一顛覆傳統營銷理論的一個思考。●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