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倡擴資助 改善樂齡科技供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香港人口老化情況日趨嚴重,樂齡科技必須加緊發展才能配合未來的長者需求。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在評估近4年樂齡科技24個缺陷的改善情況後,發現有3大缺陷呈惡化跡象,包括退休保障不足、學者欠缺從事樂齡科技研究誘因,及繁複的醫療儀器註冊流程,冀盡快改善狀況。
團結香港基金與社聯於2017年曾發表香港首份樂齡科技報告,列舉24個香港樂齡科技的缺陷。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兼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指出,這數年間有賴特區政府及業界大力推動,不少缺陷已獲改善,但其中3個範疇卻有惡化跡象,當中包括香港現有退休保障計劃,即強積金、年金等,對支援長者購買樂齡科技產品並不足夠。
現未涵私營院舍和在家長者
他解釋,特區政府為樂齡科技提供的主要資助之一是總值10億元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但基金受惠者主要是政府資助院舍,但目前卻有過半安老院舍屬全資私營,許多在私營院舍生活的長者其實無法從這10億元基金中受惠。
水志偉建議,社署除需延續此資助計劃,更應將計劃擴展至所有安老院舍。此外香港絕大部分長者(91.9%)均屬家庭住戶,他們也未能得到政府在此方面的資助,故建議政府擴大長者醫療券計劃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的使用範圍和金額,容許長者用以購買或租借樂齡科技產品。
研究報告又指出,香港的大學為尋求商品化研究人員所提供的條款欠缺吸引力,很多時產品的專利權更會歸大學所有,令學者欠缺從事樂齡科技及相關產品研究的動力,建議大學在專利權政策方面提供更大彈性。
醫療儀器註冊程序繁複及香港市場規模有限亦窒礙樂齡科技發展,報告建議加快相關程序,及為樂齡科技初創公司提供到大灣區發展的機會,以擴大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