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任我行】專注聆聽 覆述重點
上周跟大家說明了聆聽的重要性,不下於口才與思考。接下來就去到另一個問題,也是一個難題︰聆聽要怎樣練習?要怎樣才可以提高聆聽能力。
稍為想想,聆聽的練習難度也不下於口才與思考。練習口才,基本上就是多說;至於思考,也有成熟的邏輯、思考方法可以依循;聆聽該如何練習?說話要開口,但聆聽不用「開耳」,基本上全天候運作,而且聆聽也沒有什麼特別法門,怎樣去練習?
我們這裏所說的「聆聽」,不是一般的聆聽,要加上一些額外的要求,才算得上聆聽的能力,才有練習提升的意義。
首要要求是「專注」。我們的耳朵一直都「開」着,沒有像嘴巴般閉起來,但不代表我們真的有在聆聽。很多時我們都是所謂「左耳入,右耳出」的狀態,這樣不算是真的在聆聽。
真正的聆聽是要專注的,而恰巧專注力不足正是現代人(尤其是學生)的一大缺陷。故此,要有意識地運用專注力,才可以做到有效的聆聽。針對辯論的實際情況來說,建議起初先練好最基本的三四分鐘的高度專注力。因為辯論時,一位辯員的發言時間大約三四分鐘,故此我們最起碼要有能力保持相同時間的高度專注,才可以確保不會錯過任何內容。
具體怎樣練?有趣的是,聆聽的練習,不能只靠耳朵,而要結合口、腦。因為有效的練習,除了輸入,更要輸出,而耳朵是不能「輸出」的,只有透過口、腦。
輪流轉換聽與講
「口」的部分,是指聽完對方的話後,能否簡要地把對方的重點覆述。我們可以安排兩個同學(同學A、同學B)為一組,先由同學A說一段話,同學B專注地聆聽,然後簡要地將同學A的話的重點覆述;然後再問同學A,他所要表達的是否同學B所說的意思。
其後輪流轉換「說」與「聽」的角色。這個過程主要是練習能否透過聆聽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有否掌握重點。
順提一句,這個練習對於負責說話的同學而言,也是一個口才練習,相得益彰。
當「口」的部分熟練後,可再加上「腦」,進入第二階段。當同學B覆述同學A的內容後,再嘗試分析這段話的內容。
基於對方說話思考
分析重點包括︰對方的論點、論據是什麼?是怎樣進行論證的?當中有沒有什麼重要的預設?立論過程中有沒有什麼謬誤?這個思考過程與一般思考過程最大的分別,就是在思考時一定要基於對方說話的內容及意思,不能硬套對方沒有說的內容(這就是常見的「稻草人謬誤」)。當同學B分析完同學A的內容後,兩位可以再進一步討論,這也同樣是一個思考的練習。
聆聽的練習是不能脫離口才與思考的。其實反過來看,所謂練習聆聽,就是在原來的口才及思考訓練中,加入「聆聽」的元素。這樣練習下去,學生的口才、思考、聆聽都會有所進步,也不用分辨孰輕孰重了。
■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