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申入CPTPP彰顯制度性開放決心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將對國企改革等領域設更高標準規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擴大區域合作正在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選項和布局,今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11月13日在第十二屆財新峰會上對此表示,這是一個自加壓力的挑戰,中國將從制度上對國企改革、電子商務、政府採購、知識產權甚至環境、勞工等領域設置更高標準的規則,既彰顯中國制度性開放的決心,也將推進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據測算,如果中國加入CPTPP,將使CPTPP域內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陳德銘形容CPTPP是「小規模、高開放的試驗區」。一方面,CPTPP是迄今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合作協定,貨物貿易中99.9%的工業品實行零關稅自由貿易,服務和投資市場高度開放,規則覆蓋範圍廣泛,紀律要求嚴格,且首次就國企設立專章規範。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退出,CPTPP域內經濟總量只佔全球經濟的百分之十幾。
面臨多重挑戰 包括跨境電商數據流動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目前還沒有得到日本、澳洲等明確支持。「在世界多邊體制尤其WTO規則下,所有成員積極加入區域合作和諸邊協議是應該不歧視地、一致表示歡迎的。我相信其他國家也會向中國表示歡迎加入。」不過陳德銘強調,加入CPTPP有挑戰難度,包括國企問題、跨境電子商務數據流動等。
申請DEPA為加入CPTPP洽談積累經驗
陳德銘指出,當前國際數據主權戰略博弈日趨複雜,隨着全球若隱若現的數據主權之爭,中國需要盡快在制度性開放上把國內管制與國際協定統籌考量。
11月1日中國正式提出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這是全球首份數字經濟區域協定,其條款大部分與中國現行管理相近,也有部分如跨境數據流動等還需要通過談判和改革加以推進。中國提出申請DEPA,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也為加入CPTPP的洽談積累經驗。
關稅減讓過渡期 RCEP須謹防政治干預
對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陳德銘指出,RCEP在零關稅覆蓋率上不及CPTPP,但仍高達90%以上,而且內容還包含禁止強制企業開放源代碼等具體規定,沒有針對國企改革、環境、勞動力待遇等問題的條款,雖然自由化水平較低,但相比CPTPP,讓發展中國家更易接受。由於RCEP關稅減讓的過渡期長達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其間地緣政治或有不確定性,必須謹防政治干預。
「RCEP這個佔世界總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協議生效,對域內所有國家產生積極推進,也給世界經濟一個很好的信號,明年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陳德銘提到,明年1月1日起中國進口商品大概有25%要降到零關稅。目前還有包括韓國等五個國家沒有批准RCEP,對於韓國來說,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中日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相信韓國會很快批准RCEP生效。
「中國減排困難遠比美國大得多」
另外,近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大會上,中美達成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中國還提交了比《巴黎協定》更新更高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版本。陳德銘說,在美國不斷打壓中國、挑戰中國底線的同時,中國仍然和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積極對話、尋求合作,這是因為中國看到當前氣候變化的威脅和挑戰,已經不是未來的課題,而是現實而嚴峻的問題。作為命運共同體,中美兩個大國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是一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在甲烷、二氧化碳減排等方面的困難遠比美國大得多,這包括必須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制度性開放,包括科技突破、產業提升和結構轉型。」陳德銘說,「中國將長期面臨既遭競爭打壓、又須適度合作的局面,忍辱負重,為共同命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