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泳池架設冰壺場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2年北京冬奧會腳步將近,冬奧場館「冰立方」正整裝待發。香港文匯報記者11日在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看到,經過可拆卸結構變身,昔日的水立方已華麗變身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在泳池上架設的冰壺場館,也是冬奧會歷史上體量最大的冰壺場館。冰立方內,紅黃冰壺整齊排列在4條標準賽道兩側,嚴陣以待冬奧賽事。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場館運行團隊後勤副主任楊奇勇在冰立方介紹,為更好保留奧運遺產,團隊誕生了水冰轉換的構想,經過幾輪實戰轉換,目前水轉冰可在20天內完成。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輪椅冰壺的比賽場館,改造後的「冰立方」將成為冬奧史上首個在臨時冰面上鋪設賽道的雙奧場館。
轉換材料重複利用
中建一局「冰立方」項目經理劉軍說,在游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首先要把泳池的水抽乾,然後在泳池內搭設可轉換架體。他表示,在泳池裏「搭架子」看似簡單,這套冰場可轉換鋼結構的設計考量和安裝精度堪稱精密,才能在保證冰面穩定牢固的同時達到冬奧會比賽要求。冰立方採用的可轉換鋼結構由2,600根3米高、2米長的薄壁H型鋼搭建而成。為保證水冰快速轉換,施工方對每個鋼結構都進行了精準編碼,保證轉換材料可重複利用,大幅降低後期拆除改造成本。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冰立方的比賽區和觀眾區明顯感到不同的溫度。劉軍介紹,冰壺賽場冰面對溫濕度要求很高,為同時滿足比賽和現場觀眾需求,改造後的冰立方實現了智能升級,大廳的多個點位設置了傳感設備,可及時感知溫濕度、聲光等變化,並將數據實時反饋至群智能系統,群智能系統會自動調節設備運行情況以滿足賽場需要。
燈光模式一鍵切換
劉軍介紹,冰立方場館大廳新增裝了最先進的建築吸聲材料,可確保賽道兩端相隔40多米遠的運動員能通過呼喊聲清晰交流。照明設施改造後實現了多功能升級,游泳模式、冰壺模式、商演模式的燈光照明能一鍵切換,可滿足賽事傳播及不同種類大型活動的照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