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儲蓄宜早不宜遲
陳宇昕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
不少年輕人深明儲蓄投資對累積財富的重要性,也明白退休後需要一定的開支,但卻因各種障礙而遲遲未能展開儲蓄大計。隨時間流逝,未開始儲蓄投資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白白錯失部署退休以及建立財務安全網的最佳時機。
時間越長 複息效應越強
除了安居樂業,人生不同階段的大小事也會花上不少金錢和時間,例如升學進修、結婚、育兒等。愈早養成儲蓄投資的習慣,便能在部署退休的同時,為自己建立財務安全網,以助應對人生不同階段所面對的煩惱。剛開始儲蓄的時候,當然無法馬上滿足退休需要,但當儲蓄成習慣後,累積的財富亦將隨着收入增加而遞增。
剛涉足社會時,年輕人也許未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卻有最強大的武器 – 時間。這是因為當投資期愈長,受惠複息效應的效果愈顯著。經過數十年的滾存,回報亦會相對可觀。反之,如果愈遲開展投資及儲蓄計劃,時間就會變成你的敵人,這時便要更多本金或增加儲蓄率才能彌補退休缺口。
一般而言,初出茅爐的年輕人薪資水平並不高,因此每年需要繳交的薪俸稅有限。然而,薪資隨着工作經驗逐漸增長,「打工仔」所需繳納的薪俸稅也一同增加。為了鼓勵大眾及早為退休未雨綢繆,政府近年推出了不少稅務優惠,包括延期年金、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等。
很多人都期望在退休後「以租養老」,又或者當有資金需要時便「大屋換小屋」。但要留意,政府近年來推出不少壓抑樓價措施,例如雙倍印花稅(DSD)及額外印花稅(SSD),分別提高買家36個月內出售物業及購置第二間物業的成本。雖然投資物業只為退休打算,上述成本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萬一投資者短時間內有資金需要,賣家便需支付沉重的額外印花稅,加上其他雜費,變現成本大大增加。相對而言,以儲蓄投資的方式累積財富,卻能以較低成本變現,如投資於扣稅產品,更能節省稅項。(摘錄)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