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昔】繻葛一戰敗於鄭 周王實力大衰退
我們中學時代學到的東周歷史,先是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然後犬戎攻破鎬京,繼位的太子宜臼把首都搬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然後就跳到前幾期我們所說的春秋五霸年代,說周室衰落,外族入侵,之後齊桓公閃耀登場,尊周室攘夷狄,拯救陷入分裂的周朝。不過,到底為什麼周室會衰落,周平王到齊桓公之間的這段時間出了什麼事呢?教科書沒告訴各位,今天我們就來補完這段歷史。
平王弒父 諸侯側目
當周平王搬首都後,處境實在不太好。這並不是說洛邑不好住得不慣,而是諸侯不想理他。想也知道,周平王是聯合犬戎殺了父親的,不管周幽王多混賬,弒父這個罪名怎說也是大罪,作為姬氏長老的諸侯們,自然看不過眼這個「共主」,所以周平王就受到各國冷淡對待。在諸侯之中,比較買賬的就只有晉國和鄭國,周平王亦與這兩個國家愈來愈親近,甚至與鄭國交換人質,以自己的兒子與鄭國的太子交換,簡單來說就是跟對方平起平坐。
靠着晉國和鄭國,周平王在位年間總算平穩度過,但繼位的周桓王卻不是這樣想。周桓王覺得,我堂堂周天子,鄭國理應尊重服從,而鄭莊公不夠聽話,還偷偷率軍割了屬於周王室的麥,所以就剝奪了鄭莊公卿士之位,即把對方踢出周室宮庭。這時鄭莊公也動氣了,周平王在世也不敢對自己有什麼動作,周桓王這小子不給面子,那乾脆連入京覲見也省回。就在這個情況下,周桓王認為自己有必要教訓一下鄭莊公,以樹立自己的權威,於是率領直屬周天子的軍隊,加上陳、蔡、衛三國,殺入鄭國境內,雙方在繻葛(今河南鄭州市以南)交戰。
周桓王率先布陣,把全軍分為左中右三軍,陳國居左,蔡衛居右,自己帶着周朝精銳坐鎮中央,鄭莊公見到對方布陣後將計就計,也分為三軍,定下先打掉三個小國組成的左右兩翼,再圍攻中央周軍的策略。結果開戰沒多久,三個小國兵敗如山倒,周朝部隊也支持不住,在全軍大敗退中,周桓王肩膀還中了一箭。
桓王去世 籌錢下葬
打完這一仗,周桓王自然灰頭土臉,更難堪的還在後面,鄭莊公派人到周營慰問負傷的周天子。經此一役,本已不太給面子的諸侯更加無視周天子的存在,而周室的影響力也愈縮愈小,軍力、財力都急速衰退,情況嚴重至周桓王在公元前697年駕崩時,周室竟然沒錢付殮葬費,棺材足足放了七年,才終於籌到足夠的錢入土為安。之後情況持續,逐漸就演變成齊桓公要出來「主持公道」的局面。
至於鄭國去了哪呢?鄭莊公在繻葛之戰中獲勝後,國力強盛,不斷與宋國交戰,後世甚至稱他為「小霸」。不過,隨着鄭莊公本人於公元前701年去世,鄭國陷入內亂,加上宋國加入搗亂,結果鄭國國力大損,苟延殘喘至戰國時期,被七雄之中的韓國所滅。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