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奧運】世界盃又來了(三)

  李漢源

  早在上個世紀起,足球世界盃無可置疑已是最受歡迎的全球單一體育項目。由1930年第一屆在烏拉圭舉行,當年有13支球隊參加,靠着國際足協(FIFA)不停發展改革,到今屆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繼續繼承由1998年法國世界盃把決賽周的球隊從24隊增加到32隊;但FIFA覺得對整個足球發展更加有幫助,未來應該更多國家球隊能夠進入決賽周,於是計劃下一屆2026年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聯合主辦,把決賽周球隊增加到48隊。

  多了12支較弱球隊,可想而知比賽整體的可觀性必然拉低,以往64場,已經有部分較弱球隊比賽吸引性比較低而較少球迷觀看,能否保持一定的觀眾量也是FIFA要考慮的問題。有些球迷認為亞洲區由4.5席位增加至8個席位,中國有機會入圍了吧?其實也不一定,亞洲很多國家或地區足球近年都進步得很快,競爭甚為激烈,還是祈望自己國家足球進步比席位增多來得實際吧。

  上一次提過,有國際足協委員提出,將世界盃由4年舉行一次改為兩年一次,雖然這個改革方案細節還在商討中,但今年3月國際足協會議,211個會員協會首次就世界盃改革可行性進行表決,有166個協會認為這方案改兩年一屆是可以研究探討的,那就根據國際足協議程今年年底 211個協會將對世界盃發展方案進行表決,屆時如果表決通過,那從2028年世界盃開始,這賽事就變成兩年一屆。

  國際足協指,改革世界盃方案,是改良目前每年各國際比賽日期時間的模式,提升比賽的水平,以及給更多國家或地區能夠參與世界盃,更能發展當地足球水準;但如果真的改成兩年一屆,相信將會為整個國際足球壇帶來連鎖反應,影響甚大。

  兩年一屆世界盃如果改革落實,將會面對很多潛在問題,FIFA與各球隊及各國足協矛盾將會變多:以各地聯賽比賽日期為例,就今屆卡塔爾世界盃並非往時 6、7月舉行,而改在11月舉行,已經大大影響各地恒常的聯賽,新制度下可否保證各地聯賽至少有7個月連續比賽期,及球員每年至少有25天休息期呢?

  說到底,國際足協要改革,其實離不開一個「錢」字。將全球最值錢的體育賽事,舉辦頻率提升一倍,顯然有助於國際足協更進一步的商業化發展,無論在電視版權,贊助商,或是門票收入及一些世界盃產品版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估計收入46.6億美元,而支出16.9億美元預算,盈利相當可觀。加上FIFA覺得歐洲足球協會聯盟UEFA 是一個競爭對手,對國際足協影響很大,因為後者有歐洲國家盃、歐聯、歐冠賽事,比起國際足協營運更有持續性及連貫性,因此FIFA不得不想出相應對策。

  但兩年一屆世界盃,雖然收入可能會有所提升,但又會否從此降低FIFA的叫座力,將自己的品牌做壞了呢?看來,這真的可能是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