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金陵圖》回歸南京 黑科技「復活」古金陵

●圖為數字化放大百倍的馮寧版《金陵圖》。
●圖為數字化放大百倍的馮寧版《金陵圖》。

●圖為馮寧版《金陵圖》真跡局部。
●圖為馮寧版《金陵圖》真跡局部。

●圖為根據馮寧版《金陵圖》畫中人物製作的各種人偶。
●圖為根據馮寧版《金陵圖》畫中人物製作的各種人偶。

  清代宮廷畫師馮寧所作的《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被譽為「一部關於金陵盛世歷史文化與民間風俗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件聯結兩岸文化的歷史證物,曾在香港保利秋拍中以5,192萬港元的成交價創下拍賣紀錄。如今,這幅「南京版《清明上河圖》」回歸南京,並在10月29日起在南京德基美術館對外展出。館方還突破性地將新銳科技引入文物數字化中,在全長近 110 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將這幅傳世長卷放大百倍,讓古代金陵城「復活」。觀眾還可借助「黑科技」成為「畫中人」,以第一人稱視角漫遊宋代南京街巷。

  三幅《金陵圖》聯結兩岸文化

  1765年(乾隆三十年),清高宗乾隆第四次南巡時偶遇無款的《宋院本金陵圖》,隨即命宮廷畫師謝遂、楊大章、馮寧先後仿繪,三版作品皆被收錄於《石渠寶笈》,珍藏於皇室內府。《宋院本金陵圖》原作現已散佚,謝遂、楊大章版《金陵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2015年春季,楊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圖》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引發熱烈反響,大陸眾多專家學者專程趕赴台北一睹為快。

  馮寧版《金陵圖》曾被末代皇帝溥儀假借恩賞之名轉移珍寶,自此流落民間,幾經輾轉後在保利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會上亮相,吸引大批藏家湧入拍賣現場。經過多輪競拍,這幅國寶級畫作最終以5,192萬港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五年以來古代書畫在香港及海外地區(除美國外)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將馮寧版《金陵圖》購入收藏的是位於南京的德基美術館。

  馮寧版《金陵圖》共繪有人物形象533個,動物90隻,車馬轎輿24餘,店舖攤販40餘,郊外風光宜人,百姓和樂,生活恬淡;城內商業繁華,街市熙熙攘攘,蔚為大觀。

  德基美術館此次更重磅推出「金陵圖數字藝術展」。現場除展出馮寧版《金陵圖》真跡外,還在全長近 110 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將這幅傳世長卷放大百倍,並全球首創「人物入畫,實時跟隨」的互動觀展模式,實現觀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走入」古畫,與畫中人交流互動,自主探索獲取知識。●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賀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