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呼吸機拖逾4個月 民記冀消委介入

●民建聯希望消委會介入事件,並要求飛利浦與總代理、零售商盡快向用家提供確實回收懷疑有問題呼吸機的相關安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民建聯希望消委會介入事件,並要求飛利浦與總代理、零售商盡快向用家提供確實回收懷疑有問題呼吸機的相關安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恩璣)有生產商通報呼吸機有問題後遲遲未作回收。衞生署今年6月接獲生產商Philips Respironics通知,旗下約兩萬台呼吸機的隔音泡棉易降解成微粒及釋放化學氣體,正自願回收有關呼吸機。不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昨日聯同多名苦主召開記者會,指飛利浦與總代理、零售商至今仍未提供回收安排,批評有關方面不負責任,並希望消費者委員會介入事件,向受影響的人提供協助。

  昨日的記者會上,苦主甘女士表示,他們曾透過電話、電郵和信件向飛利浦查詢,不過,該公司一直不願意回覆,只建議用家耐心等候,可能需要12個月時間處理,「我們擔心仍有很多用家不知情而繼續使用該有問題型號的呼吸機,擔心他們每晚正呼吸有毒的氣體。」

  苦主嘆無機用「好難瞓到覺」

  另一名苦主蘇女士提到,由於有問題的呼吸機仍要等候處理,自己實在無力承擔購買新機費用,「發現情況之後的3個月,我又怕呼吸毒氣,又怕窒息死亡,晚晚都好難瞓到覺。」

  苦主林先生表示,自己使用有問題型號的呼吸機已7年,今次事件自己是從在店舖購買零件時才知悉需回收的消息,他曾致電飛利浦反映問題,並發出兩封追討信,但完全無回覆,最後只好購買其他呼吸機代替。

  葛珮帆表示,患者使用呼吸機是希望能改善病症,不過,自6月中旬通報至今已超過4個月,飛利浦與總代理、零售商至今仍未能向受影響的用家提供回收安排,做法極不負責任,讓用家等待及被迫使用對身體有害的儀器呼吸亦不合理,希望上述公司能負起企業應有責任,盡快向用家提供確切回收時間表及賠償安排。

  民建聯李世榮批評,是次事件的通報機制明顯出現漏洞,「有苦主聯絡過家庭醫生,但醫生都唔知;亦有好多人未收到代理商通知,剛好見到網站或者去店舖購買配件先知。」反映代理商與衞生署的溝通明顯不足,甚或出現互相卸責的情況。李世榮促請衞生署抽驗有問題的呼吸機作詳細化驗,有需要時,要抽樣檢驗其他型號的呼吸機,做好把關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聯絡飛利浦查詢事件,但未有人接聽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