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力量拍英語節目增國際話語權

●容海恩和梁熙期望扭轉過往非建制派在國際輿論上佔主導的局面,讓建設陣營的聲音也能夠廣泛傳播。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容海恩和梁熙期望扭轉過往非建制派在國際輿論上佔主導的局面,讓建設陣營的聲音也能夠廣泛傳播。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容海恩和梁熙今年6月起擔任《點新聞》英文節目《EyE on U 容來熙往》的主持。視頻截圖
●容海恩和梁熙今年6月起擔任《點新聞》英文節目《EyE on U 容來熙往》的主持。視頻截圖


  無懼外媒故意抹黑 擴大愛國愛港聲音影響力

  儘管外國政客和西方媒體抹黑香港以至國家的圖謀逐漸被愈來愈多的香港市民識破,但他們仍死心不息,對香港的抹黑和干預仍未停止,成為香港以至國家發展的雜音。為了向國際社會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近年,香港建設力量積極開拍多個英語訪談節目,並透過聯合國會議等國際場合用英語發言,擴大愛國愛港聲音在國際的影響力。多位參與推動國際傳播工作的香港政界人士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坦言,工作的過程並不容易,一來建設陣營未完全習慣以英文發言,二來要面對部分外媒的故意抹黑,但他們會繼續匯聚彼此聲音,立志提升國際話語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浩賢

  查資料、約嘉賓、想問題、找角度……明明是記者的日常工作,如今成了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及民建聯常委梁熙的生活日常,原來兩人並非「轉行」,而是兼任了《點新聞》英文節目「EyE on U 容來熙往」的主持。

  容海恩梁熙主持《點新聞》英文節目

  為向觀眾呈現最好的內容,兩人在籌備過程落足心思,大至選材、小至座位編排和鏡頭角度都會詳細研究,務求讓嘉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容海恩說,在每集節目開拍前,她和梁熙都會針對嘉賓擅長的領域搜集大量資料,因為大家愈談得盡興,嘉賓就會分享愈多。

  在容海恩看來,純粹做好節目並不足夠,她最希望利用這個英語平台表達出香港政商民的共同理念,向國際傳遞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潛藏的無窮機遇。

  她舉例說,香港如何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是值得傳播的熱點話題,但單講政策未夠深入,所以他們提問時會從實際執行的角度出發,例如香港青年要如何參與國家發展才能夠獲得最大機遇,「希望每位觀眾看畢都有得着。」

  雖然每集節目時長僅約20分鐘,但背後工夫可能要200分鐘甚至更多,梁熙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坦言,工作的過程面對頗多挑戰,尤其選材時必須考慮節目帶出的長遠效果,不能像放煙花般轉瞬即逝。

  他直言,香港的建設力量過往不算注重英語節目,可供外媒擷取的資料或視頻片段不多,加上有部分外媒立場偏頗,故意不採用香港建設力量的言論,結果外媒在2019年報道香港的修例風波時,攬炒派幾乎佔了主要話語權。

  盼打造好「EyE on U 容來熙往」口碑

  梁熙補充說,過去也有部分建設力量中人曾接受外媒訪問,但最終或因為外媒的剪接和報道手法,令他們不願再接觸外媒,久而久之整個陣營在英語平台上的話語權愈來愈弱。因此,他希望打造好「EyE on U 容來熙往」口碑,讓香港更多政商界人士願意在訪問中分享經驗,提升建設力量接受英語訪問的整體能力,同時增加能夠用英語持平地報道事實的渠道,待香港日後再出現備受國際關注的事件時,能夠廣泛傳播多元聲音。

  「EyE on U 容來熙往」開播已經3個多月,題材涵蓋香港國安法、大灣區建設、房屋及電競發展等豐富議題,網民反應十分熱烈,容海恩認為這與採用另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有關,即使是常用粵語或普通話談論的話題,轉用英語討論也能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更讓居港的少數族裔和外籍人士有多一個了解香港以至國家發展的平台。

  兩位主持說,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和完善公職人員宣誓安排後,是時候扭轉香港在國際輿論上的局面,建設力量一定要清晰地表達香港各階層,尤其是青年和基層的心聲。

  他們最後向記者賣關子,說本月中會有兩位具有極高關注度的重量級嘉賓出席節目,呼籲各位屆時記得留意《EyE on U 容來熙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