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黃河流域 打造江河治理標杆

中央成立領導小組 三步走縮小南北發展差距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將黃河流域打造成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杆,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驗區,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承載區。《綱要》指出,相關規劃是全流域協同合作,縮小南北發展差距、促進民生改善的戰略需要。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
根據部署,中央成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面指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審議全流域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解決跨區域重大問題,確保在2025年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綱要》展望至本世紀中葉
根據發布,《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實施相關規劃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設相關工程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規劃範圍為黃河幹支流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
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黃河流域人水關係進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生態共治、環境共保、城鄉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現代化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水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國家糧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續鞏固,以城市群為主的動力系統更加強勁,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黃河文化影響力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流域人民群眾生活更為寬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到2035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國領先,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黃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到本世紀中葉,黃河流域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黃河保護法草案提請審議
另據報道,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草案)》。草案突出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污染防治等制度規定,嚴格設定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