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瞬間:舌尖上的「寒露」

  ● 陳 赫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日帶寒意,故名「寒露」。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寒露時節,氣溫逐漸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越來越明顯的冷感,逐漸佔據了主導。此時,大概唯有那些獨屬於寒露的美食,方能把溫暖放進人們的心底。

  「淡中滋味少人知,帶雪鋤來寄所思。」寒露是吃山藥的季節,山藥也是大家熟悉的滋補珍品。它既可以當蔬菜食用,也可以作為中藥材,有着非常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山藥屬於薯類,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包括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鈣、鉀、鈉、鎂、鐵、鋅、銅等多種礦物質。山藥可以同時滋補很多臟器,對人體十分有益。

  「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老話常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天正是鮮藕上市的時候,且營養極為豐富。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很好的開胃止渴、清心清熱的功效。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多吃一些清心的食物,以此來緩解秋燥是再合適不過的方法了。

  「嫩白碧綠葉清瑩,秉暑凌霜任雨風。」蘿蔔在民間一直有「小人參」的美稱,據《本草綱目》記載,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中醫認為,白蘿蔔色白屬金,對應五臟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歸肺脾經,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熱、便秘、吐血、氣脹、食滯、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暢等。而且蘿蔔是一種性質較熱的食物,在這個降溫的時節裏,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何妨夜壓黃花酒,笑擘霜螯紫蟹肥。」俗話說「秋風響,蟹腳癢」,寒露以來,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螃蟹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螃蟹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胃氣,促進消化,適當地食用螃蟹可以消毒,還可以補充一定的能量。螃蟹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如氨基酸、鈣、鐵、鋅、鉀、維生素等,可以促進人體的修復,有滋養的功效,還能提高免疫功能。螃蟹還可以防癌抗癌,降低血脂,維持人體的血磷血鈣的水平。秋風送爽,一隻美蟹,再配合一小碟薑醋,堪稱絕味。

  氣凝香楓,晚月若瀾,愁容傷歲,潤物空言。寒露就是這樣,帶着自己的秉性,來到了人間造訪。

  在這個時節裏,每一顆滑落的露珠裏,蘊含的都是生活的熱情,讓我們喚醒味蕾裏住着的記憶,一起去迎接最美的寒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