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紡服系時尚科技 提升港企競爭力

● 范教授指出,紡織及服裝學系科研成果的影響力在設計和科技兩個領域都被評為世界領先。
● 范教授指出,紡織及服裝學系科研成果的影響力在設計和科技兩個領域都被評為世界領先。

● 紡織及服裝學系鄭子劍教授是研究智慧可穿戴技術方面的專家。
● 紡織及服裝學系鄭子劍教授是研究智慧可穿戴技術方面的專家。

  為推動紡織的科研工作,香港理工大學近年成立了兩個研究所,其中「智能可穿戴研究中心」重點研發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智能面料與服裝系統;而「理大—露樂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則主要研究和開發新型物料、保健產品、功能性和智能可穿戴護理產品等尖端技術。今期紡織報介紹近日理大三位專家教授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分享的三項技術研發進展。

  仿皮膚、控溫面料技術

  人類自身調節身體溫度的能力很有限,因此需要功能服裝幫助調節體溫,才可以舒適地生活。例如寒冷的時候,人體需要保溫但透氣及輕盈的衣物;在高溫環境,則需要可散熱及涼爽的服裝,以保持皮膚的乾爽。而有效調節熱濕的服裝更有助室內節能,所以社會對這些物料的需求是非常龐大。

  由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系主任范金土教授開發,包括單向導水仿皮膚面料、仿植物分義面料以及有自身消毒功能的面料。其中的單向導水仿皮膚面料能使汗水可以排出來,但外面的水卻不能走進去,保持乾爽,有防水防污的功能,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服裝,例如運動服裝。

  智能可穿戴技術

  鄭子劍教授是研究智慧可穿戴技術方面的專家。鄭表示,最近一項極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是「液態金屬纖維氈」,「它有非常高的導電性,而電阻變化很少,極具彈性,可以拉超過18倍,仍然保持高透氣。」而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很高,可用作製造多功能、多層結構、可伸展、可穿戴的感應器,例如同時配備心電圖、汗液感應器或可加熱的感應器。

  鄭教授的研究目標是開發電子織物,將電子和紡織業結合起來,使紡織物具備可穿戴的電子技術,同時又有可裁、可剪、可縫的特性。

  先進纖維材料技術

  副教授費賓博士是開發先進纖維材料的專家。他指出,先進纖維材料極具功能性,而目前已推出市場的功能性纖維仍各有限制,例如結構穩定性不足等,所以理大積極開發智慧纖維材料。費博士研發的IcypetTM纖維,能阻擋陽光,有明顯的涼爽功能,而且有適當的強度、厚度及密度,可以滿足一般服裝產業紡織品纖維的需要,與其他類似商品比較,IcypetTM纖維可以降溫三度至四度,使人體能明顯感覺到涼快。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只依賴企業內部進行創新工程,不及與大學合作雙軌而行走得快走得遠。產學研結合才能真正達至科學技術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創新,發揮最大化的協同效應。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呼籲「企業單打獨鬥,何不強強聯手?」歡迎業界透過本會聯絡理大,協助開發創新產品,提升業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