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解住屋需要 共居助發展夢想




今日香港 +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共居」概念早於1970年已在丹麥哥本哈根出現,以共同居住的方式達到減低生活成本的效果,近年更普見於日本、韓國等地。香港的物價高企,其中住屋開支更有機會佔用了香港人的一半月入,有言指收入中位數的家庭需要不吃不喝二十多年才可成功置業,對於剛畢業踏入社會的青年人,收入不高,置業更是難上加難。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早在2011-2012年施政報告中就已宣布推行青年宿舍計劃,目標是透過政府的規劃、資助,在市區提供一些「共居」單位予合資格的青少年,以望利用較便宜的金額應付住屋需要,並鼓勵青少年利用時間空間、金錢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將來,甚至簡單地達到「儲蓄目標」。 ●米子老師 通識科副科主任
模擬試題
資料A 其中一個「青年宿舍計劃」的宣傳
享受個人生活空間
·$3,500起
·位於九龍市區
·交通便利
定期舉辦團體活動
·聖誕派對
·就業講座
·集體遊戲夜
共享6,000呎空間
·浴室
·廚房
·客廳
申請條件︰
·年齡介乎18歲至30歲
·香港永久居民
·在職,月入不超過兩萬元,資產限額不超過35萬元
·沒有持有物業
·參與儲蓄計劃
·每年參與至少30小時的探訪及社區活動
資料B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公布的2019年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一個香港家庭須不吃不喝超過20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即使是普遍市民都難以負擔。對香港的青少年而言,剛踏入社會工作,已經要面對不同的職場壓力,如想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就更是難上加難,對於一般青少年來說,置業或租屋會令其生活開支收窄,在「月月清」的情況下更難以發展個人才能、追求理想、甚至儲蓄。
一個非牟利機構進行了有關本地「共居」可行性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18歲至30歲的本港青年中,近兩成六(25.6%)會考慮共居的生活模式,當中超過六成表示若選擇共居是為節省住屋開支,亦認同共居為青年提供多一項住屋選擇。
然而,研究報告亦顯示接近七成的受訪者不接受共居,因與陌生人共享生活空間會造成缺乏私隱和個人空間的問題。另外,香港部分共居單位由舊式住宅或酒店改建而成,生活環境不是理想中的寬敞,加上需要有相關附帶條件才可入住,故此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會願意接受共居。
題目拆解
a題拆解:
學生需要運用資料所提的內容,歸納出青少年選擇共居的兩個原因,除了「抄寫」資料外,需要學生進行概念化,例如「租金$3,500」,需要歸納成「經濟吸引度高」,「性價比高」等字眼。另外,亦需要留意題目中「青少年」一詞,回答時需要扣連青少年的特徵,如自尊心強、重視朋輩關係、經濟能力較薄弱等,如未能扣緊青少年特徵,所得分數只有一半。
b題拆解:
題目為立場說明題,學生回應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題目所指;回應此題時,學生可考慮利用不同的平台進行分析說明,如: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生涯規劃、長遠 / 即時影響等,於建立一己立場的同時,亦需論述另一方面的理據並加以比較。如答大程度同意,需要突顯共居生活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 / 好處,如小程度同意,則需要指出共居生活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問題。
參考答案
(a) 根據資料A,指出及說明兩個可以解釋青少年選擇「共居」的原因。(4分)
·經濟吸引度高:「共居」生活模式的性價比較高,讓經濟能力較弱的青年人能夠以較相宜的價錢享有較佳的生活素質。單位的租金比一般私人樓宇單位低(3,500元或以上),而青年人的經濟能力普遍較弱或尚未穩定,難以負擔高額租金。透過「共居」,可助年輕人減輕經濟負擔,
·有利擴大社交圈子:重視群體生活,增加青年人的社交機會,有助他們建立人際關係。共居空間備有各類共享設施和公共空間,包括客廳、廚房或休憩空間,亦會定期舉辦派對、講座、遊戲夜等團體活動,為來自不同背景的住客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和空間,更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加強他們的人際關係,並擴闊社交圈子,有效建立人脈網絡
·建立個人的生活空間:年輕人擁有自主的空間,有助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青年人普遍渴望獨立自主,以確立自我身份。對個人生活空間、時間和財產的自主權,能喚醒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培養自立的能力。
(以上答案選其二)
(b) 「『共居』生活模式有助香港青年的個人成長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答案。(8分)
回答時能適當及全面地運用所提供的資料,論證自己的立場,並運用相關的概念(自尊、自我、利益衝突、人際關係、生涯規劃、生活素質等),展現多角度思考。
模擬試題
(a) 根據資料A,指出及說明兩個可以解釋青少年選擇「共居」的原因。(4分)
(b) 「『共居』生活模式有助香港青年的個人成長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答案。(8分)
概念鏈接
·共居(Co-living):指一群住客共同居住一個單位,除了個人獨立的睡房或床位,其他生活空間都是以「共用」為原則,如廚房、客廳、洗手間等公共空間。
「青年宿舍計劃」,其概念亦含有「共居」中建立人際網絡及社群的元素。
·青年宿舍計劃:政府在2011-201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行青年宿舍計劃,目的除了令青年有個人自主空間、學會獨立生活、推動個人發展目標,亦期望青年可以利用相對便宜的租金優勢,達到儲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