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多彩自信中華文化 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

嘉賓歡聚一堂,慶祝文促會新會所正式啟用。
嘉賓歡聚一堂,慶祝文促會新會所正式啟用。

涂輝龍(左五)出席暨南大學舉辦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人才培訓計劃,寄語三地青年增進交流合作,用藝術提升社會的創新能力。
涂輝龍(左五)出席暨南大學舉辦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人才培訓計劃,寄語三地青年增進交流合作,用藝術提升社會的創新能力。

座談會廣邀各界代表,為香港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座談會廣邀各界代表,為香港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涂輝龍(中)出席「2020香港義工聯盟傑出義工嘉許禮」,為獲獎義工頒獎。
涂輝龍(中)出席「2020香港義工聯盟傑出義工嘉許禮」,為獲獎義工頒獎。

涂輝龍(左一)為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最佳論文獎獲獎者頒獎。
涂輝龍(左一)為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最佳論文獎獲獎者頒獎。

2019年,涂輝龍當選為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圖為第七屆理事會架構成員合影。
2019年,涂輝龍當選為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圖為第七屆理事會架構成員合影。

  涂輝龍:用文化交流 促民心相通

  百年征程,奮鬥不息。從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舟到承載着14億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輪;從井岡山上的嘹亮號角到長征路上的壯烈凱歌;從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到歷經千辛萬苦建立新中國;從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國共產黨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富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昂首闊步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

  欣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感慨地說:「回顧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始終不忘初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砥礪前行。中華文化延續了五千年,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傳統文化隨時代和時勢的新變化、新發展而與時俱進,不斷發揚光大,煥發璀璨光彩。今年,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也迎來成立20周年的重要時刻。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對內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民心相通,對外展示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文促會將尋找新定位,承擔新使命,展現新擔當。」

  繼往開來 描繪發展藍圖

  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文促會),由傑出的愛國僑領、前全國政協常委莊世平先生於2001年親自發起創立。成立以來,文促會堅持立足香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面向內地,開展文化藝術交流合作。至今,文促會已舉辦過逾百項活動,以文化藝術為橋樑,提升香港市民的國家觀念、民族認同。現已成為香港最具歷史與影響力的文化社團。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文促會領導層換屆之年。經會員一致通過,全國政協委員、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涂輝龍當選為文促會第七屆理事會執委會主席。他上任後,不僅為文促會捐贈了永久會所,由他牽頭,一大批有實力、有擔當,懷揣家國情懷的企業家紛紛加入理事會,慷慨捐款出力,進一步壯大了推動香港文藝發展的力量。談及文促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涂輝龍表示:「未來文促會將繼續團結各界,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配合『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為助力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貢獻」。

  關注青年發展 增進文化認同

  回歸以來,香港背靠祖國,各方面取得長足發展。但部分香港市民受到別有用心的媒體和內外勢力誤導,對國家的利港惠民政策缺乏了解,因而對內地心存偏見誤解,特別是一些學生及年輕人對內地持負面看法,不僅阻礙了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合作,更影響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壓縮了年輕人的發展空間。涂輝龍多次表示:「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社會各界應該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因此,引導香港青年全面正確認識、了解內地,增強國家觀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透過文促會搭建的平台,增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始終是他一直關注的議題和最牽掛的事。

  2021年全國兩會,涂輝龍提交了多份提案,在其中一份提案中,他建議在大灣區內建立「粵港青年藝術工作者交流基地」,鼓勵兩地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創新交流合作形式,加強跨界別合作。他表示:「該基地集會議設施、學習培訓、餐飲住宿、康體娛樂、信息服務、綜合協調等功能為一體,可為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提供更多的交流演出機會,以及為在內地開展的兩地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場地、人員、設備等支持。」

  此外,涂輝龍表示:未來文促會也將繼續組織香港青年學生和文化人士,赴內地進行深度交流和學習,打破香港青少年對內地既有的偏見,感受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科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巨大建設成就,增長見識,在交流中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觀念。

  以文化通民心 全力以赴再出發

  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文化的相融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三地的文化與嶺南文化有着不可分隔的歷史淵源,同聲同氣,同根同源。涂輝龍認為,要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民心相通的優勢,加強三地文化藝術界、青年人的交流交往,交心交融。豐富灣區文化內涵,共建人文灣區。

  今年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定位指明了方向。在文促會舉辦的「把握『十四五』機遇 香港文化藝術界再出發」座談會上,20多位文化藝術界精英、專家學者、青年及科技界代表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帶來的新機遇以及配合國家給予香港的新定位,香港文化藝術界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涂輝龍指出,香港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新的時代背景下,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香港配合國家發展的光榮使命,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難得機遇。香港文化藝術界要發揮優勢,積極向全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

  熱心慈善公益 積極回饋社會

  「作為新時代的企業家,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就業作出貢獻外,還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2017年,涂輝龍代表海雅集團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資一億元人民幣,設立了「涂輝龍創新科技教育基金」,幫助中文大學充實師資力量,培養優秀人才以及為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截至2020年底,獎學金累計發放金額總計550餘萬元人民幣,眾多品學兼優的青年學子得以圓夢國際化學府,用所學的知識報效國家。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和愛國愛港社團首長,涂輝龍也希望為增進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溝通,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目前,深圳海雅國際中心的城市更新項目已成功立項,中心內將專門設立「粵港文化科技展示交流基地」。基地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建成後將為粵港兩地的文化藝術交流項目提供專門場地,助力香港優秀文化作品展示和藝術交流及兩地科技成果轉化、高技術人才等專項工作的開展。同時,為配合中央在中山市翠亨區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定位,中山海雅華人粵港澳國際中心項目應運而生,為大灣區提升創新驅動力,帶動高新技術人才就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技術轉移搭建平台。

  多年來,涂輝龍以企業和個人名義向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救災救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捐款捐物超過6.3億元人民幣;捐建多所希望小學、醫院、敬老院等共計1.6億元人民幣;為國家發展數字僑聯、香港愛國愛港社團、慈善互助基金等捐資超過1.9億元人民幣。因其大愛和善舉,涂輝龍多次獲國家、省、市「光彩事業傑出貢獻獎」「振興教育事業貢獻獎」「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等榮譽稱號。因其多年來盡心竭力服務香港,支持香港文化藝術發展,2021年,涂輝龍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談及獲嘉獎的感受,涂輝龍表示,「十分榮幸獲此殊榮,未來將繼續秉承愛國愛港初心,為推動香港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安定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獻禮黨的生日 唱響愛國愛港主旋律

  今年8月14日,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文促會將在香港著名文化坐標—香港大會堂舉行「百年慶典暨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成立20周年大型音樂會」,來自不同表演範疇的藝術家們將攜手亞洲首屈一指的香港樂團,以經典曲目及耳熟能詳的旋律,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視聽盛宴,獻禮黨的生日。涂輝龍說:「『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為香港的發展保駕護航。在香港的土地上飄揚起愛國愛港的主旋律,表達了大家對祖國繁榮富強,對香港繁榮穩定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