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健委:望「三孩」政策緩和出生人口降勢

新政具優化包容保障三特點 並不意味不再實施計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隨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公布,中國三孩生育政策正式落地。「這不僅是一個生育政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綜合性的大政策」,國家衞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昨日表示,此次政策具有優化、包容、保障三大突出特點。對於此次政策實施後會否顯著提升中國人口生育率的問題,于學軍表示,生育決策因素很複雜,短期內希望釋放生育潛能,平緩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
于學軍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出生人口和人口生育水平波動很大。2018年以後,人口數量連續三年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是1,200萬,總和生育率(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是1.3,2021年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會呈走低趨勢。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目的就是防止出生人口進一步下滑,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我們要把握有利的時間窗口,採取精準策略積極應對」,于學軍表示,實行三孩生育政策是通盤考慮了中國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考慮了人口發展自身的主要矛盾,考慮了與人口發展密切相關的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以及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考慮了現階段公共服務能力等,最後作出的決定。
人工流產居高不下 計生服務還要加強
中國已正式取消「社會撫養費」,並將入戶、入學、入職等與個人生育情況全面脫鈎,但並不意味着不再實施計劃生育。國家衞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表示,三孩政策也是計劃生育政策,雖然在逐漸放寬,但是計劃生育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還是要繼續堅持的。
他並稱,目前中國每年有900萬例左右的人工流產,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的情況下,人工流產仍居高不下,說明計劃生育服務還要加強,特別是在邊遠落後地區,要減少非意願妊娠和人工流產,保護婦女兒童的健康。
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
對於中國的人口戰略問題,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中國的人口發展呈現出總量增長勢頭減弱、老齡化程度加劇、勞動力數量減少等結構性特徵。但是,從人口質量上看,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從總體上看,中國人口還將長期保持規模優勢,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中國的人口紅利將繼續存在,而且人才紅利將日益顯現。于學軍認為,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口紅利也正在加速向人才紅利進行轉變。過去20年裏,中國勞動力開始減少,但是勞動力素質大幅度提升,迎來了人才紅利時機,這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