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敬獻菊花表哀思 銘記歷史向前行
北京宛平城門前路兩側的盆栽很特別,全部是黃色萬壽菊,花盆被整齊固定在沿路欄杆的腰部,一路走過備感莊重典雅。
走進修葺如故的宛平城城門,穿過厚重的城牆通道,就進入了當年的宛平城。84年過去,從硝煙瀰漫到而今祥和喜樂,宛平城的變遷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見證。
聽工作人員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自建成以來,每年7月7日這一天最忙碌。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4周年,在紀念館大廳,一波又一波民眾手持菊花,向英雄雕塑行禮獻花。有行動不便老者在家人的攙扶下從輪椅上站起,深深鞠躬行禮,然後慢慢將手中菊花放在台上。亦有組團而來的觀者,一字列開排好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在口令下向英雄敬拜獻花。
走出紀念館,人們大多會選擇前往紀念館西門正對面的盧溝橋,一覽燕京八景之一的風采。這座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石橋已然屹立八百多年,橋上501隻形態各異的石獅也歷經滄海桑田,它們是中華文物寶庫中的明珠,同樣也是84年前「七七事變」的重要「目擊者」。
坑坑窪窪的舊條石,和橋墩上或冥思或嬉戲的獅子們一樣,都曾飽受侵略者鐵蹄的踐踏。而今盛世和平,石獅們再不用受隆隆炮火驚嚇,伴隨它們的除了橋下水清草綠的永定河,還有不遠處高架橋上不時悠悠路過的白色高鐵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