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修佛學靜 慈山寺7月活動爆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生活在香港繁囂都市的人,見過太多凌晨時分的城市燈火和行色匆匆的人們,會不會懷念有星光和蟬鳴的夜晚和擁有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香港慈山寺為此推出以現代森林療癒體系為藍本的佛法修持活動「慈森·山林療癒」,助參學者沐浴於山林景致,遠離繁囂。山林療癒以佛法為本,以自然為師,跟山林連結的同時,參學者也跟自心互相連結,重拾自在寧靜。
慈山寺早前邀請本地傳媒率先進行「慈森·山林療癒」體驗。寺方為配合活動和秉持可持續發展之理念,邀請本地花農及建築團隊,培植超過40種叢林珍稀,於原後山處修建超過300米長之正念徑,連綿起伏。走入正念徑,見到「行深般若」,便是山林療癒體驗之旅的開始,寓意走入此徑開始增長智慧。深入正念徑,經「明鏡台」,此處放置了一尊明代佛像和「不染塵」華蓋。途中拾一片落葉,心慢慢平靜,終至「亦非台」。山林療癒最重要是見證與大自然的聯繫,體悟大自然與人類本是同根同生關係,活在當下,享受自然,從而踏上回歸本心、返璞歸真的旅途。
山林療癒陪伴員將與參學者一路同行,感受自然,打開心扉。據寺方介紹,陪伴員是通過學習專業知識、面試及實習選拔出來的,他們把感受實情實景,鼓勵參學者接觸自然、打開五感,因此山林療癒體驗的靈活性很高。寺方希望參學者每次來到都能獲得最真實的感受,真正的療癒師是山林本身。
有陪伴員表示,一棵樹附着很多藤,就像人們之間都需要互相依靠,大家不知道藤是依附樹還是陪着樹成長,不同的人對這棵樹的看法也不同,從醫生的角度看,這是有皮膚病的樹,從心靈健康的角度看,這可能是一種共生,就像大家在後疫情時代,需要改變生活習慣與疫情共處。「接觸大自然,大家會感受到久違的心靈連結,這也是山林療癒想帶給大眾的。」
寺方表示,由於反應熱烈,7月之「慈森·山林療癒」體驗 及「山林療癒·慈山感官之旅」講座名額已滿。下一輪活動報名安排,可於慈山寺官網(https://www.tszshan.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