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研高吸水纖維 助棉花種植抗抵制



早前新疆棉花無理地被外國制裁,而新疆棉花是中國其中一項重要產業,積極研發改良種植技術無疑是應對外國抵制的最佳方法。香港雖然沒有種植或生產棉花,不過,香港的創科研發在這方面也可派上用場,支持國家棉花的生產。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近年積極研發紡織物循環再造和高性能紡織技術,以及研究如何減低紡織和成衣在製造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HKRITA在2018年開發了一種由紡織廢料轉化而成的「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於2019年第四十七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這種全新技術是利用物料分離把廢舊混紡滌棉循環再用,成功把棉分解為纖維素粉末,讓滌綸從混紡中分離,再把纖維素粉末轉化成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
「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可吸收超過自身質量的30倍液體,並保留超過自身質量的20倍液體。由於這種聚合物具極佳的保存與釋放水份的能力,而且無論在日曬或雨淋的自然環境中也可以重覆使用,協助農民保持土壤滋潤,減少灌溉時的水份消耗,是理想的農業保水劑,更可以協助農產品適應旱災或水災等極端天氣,從而增加自然紡織原料產量。同時,這種物料成份天然,與目前市面由丙烯酸或石油化學物料製成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比較,這種「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對環保及生態保育極有裨益,更有助推動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棉花生長除了要有充足的陽光和適合的氣溫外,對水份是十分敏感的,新疆就是由於擁有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能夠種植出世界頂級的優質棉花。而「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可以有效控制保存和釋放水份的特質,正好十分適合來製造棉花種植業所需要的保水劑,解決棉花不能在其他地區種植的問題。農戶可以研究如何利用這種聚合物,打破種植棉花的環境局限,擴大範圍,在新疆以外的地方大量種植棉花。
事實上,外國政府不時對華貿易打出「新疆牌」,而新疆棉花是中國的重要產業和出口品,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而新疆則是中國棉花的主要產地,單單去年產量便有50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87%,佔全世界棉花產量的20%。不難想像西方國家是利用「新疆棉花事件」來影響中國產業,以至中國的經濟發展。
從短期來看,這次風波雖然未對本港或內地紡織及成衣業供應鏈構成太大影響;但從長遠來說,國家相關部門和企業想必要加強發展棉花種植的科技研發,從而提高品質和產量,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積極地應對外國不時出現的抵制行動。HKRITA研發的技術及香港紡織界的推動,正好協助進一步提升棉花種植的技術和質量,甚至可以開拓資源,發掘更多新疆以外的種植點,可在以往中國不能種植棉花的地區生產高質棉花。●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