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天后誕升「國級」 吸引青年助傳承

●  天后出巡是香港天后誕祭祀活動一大重頭戲。 資料圖片
● 天后出巡是香港天后誕祭祀活動一大重頭戲。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天后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工聯會及青年協會民俗文化課程導師周樹佳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天后誕有多項賀誕活動,規模龐大兼多樣化,全港各地天后廟也有廟會活動,包括搭起竹棚做神功戲,陸上及海上巡遊等,別具特色。是次列入名錄,他認為對天后文化的傳承有正面作用,能吸引新一代年輕人關注。

  巡遊神功戲 賀誕活動多

  周樹佳表示,香港原居民包括圍頭人、蜑家人、客家人及鶴佬人大多信奉天后,位於西貢、俗稱大廟的佛堂門天后古廟於南宋建立,為香港最古老的天后廟,而天后信仰則在清朝大盛。香港天后文化源遠流長,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各大天后廟也有賀誕活動,極為熱鬧。

  他介紹,香港的賀誕活動定有神功戲,其中茶果嶺、蒲台島及馬灣等的廟會就十分盛大,而蒲台島的竹戲棚架搭於懸崖上,極具特色。

  除神功戲外,賀誕活動還包括會景巡遊,其中以元朗十八鄉的天后誕巡遊規模最大,各花炮會抬着花炮在區內巡遊,前往大樹下天后古廟,疫情前有39支隊伍逾萬人參與,盛大情況更勝長洲太平清醮。

  同時,糧船灣及大廟的天后誕也很盛大,而糧船灣天后誕的特色就是天后神像出海巡遊。西貢塔門的天后誕會舉行十年一次打醮活動,同樣會有天后出巡儀式,在大批插滿彩旗的船隻護航下環島一周。

  天后誕於2017年已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周樹佳強調,香港天后誕賀誕活動規模盛大兼具特色,因此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這對香港天后信仰文化的傳承有正面作用,肯定會增加對新一代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