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失養致耳鳴耳聾

耳鳴耳聾一病是耳的傳音或感音機構病變時產生的聽覺障礙,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輕者聽力減退,重者全然不聞外聲。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一旦脾腎失養,例如腎陰不足而虛火上炎、腎陽不足而寒水上泛,或氣血不足而耳竅失養,均可出現提早退化現象,嚴重可導致耳聾。
舉例說,倘若患者起病緩慢,先出現耳鳴聲細,然後耳聾逐漸加重,每於勞累失眠後於夜間症狀加重,伴有頭暈,腰膝痠軟,證屬「腎精虧損」的話,宜補腎益精,滋陰潛陽,處方用耳聾左慈丸加減(煅磁石、熟地黃、山藥、製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竹葉柴胡、澤瀉)處理;假如患者耳鳴、耳聾起病緩,勞累後症狀加重,伴疲倦,胃口差,腹脹,大便爛,證屬「脾胃虛弱」,宜健脾益氣,升陽通竅,醫師會酌情處方補中益氣湯(黃芪、人參、白朮、炙甘草、當歸、橘皮、升麻、柴胡);假如患者聽力下降,需高聲對話方能應答,兩耳蟬鳴或兩耳轟鳴,證屬「痰火鬱閉」,宜理氣化痰、活血通竅,多以溫膽湯加减(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陳皮、蒼耳子、地龍、川芎、枳實、竹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