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觀後熱議 「英雄的人性」催人淚下

電影《懸崖之上》上映半個月,在內地影評網站貓眼和淘票票均獲9分以上佳績,張藝謀導演可以說是憑實力征服了大部分入場觀眾。這部充滿懸念的抗日戰爭題材諜戰片,是張藝謀的首部諜戰片,更是他永攀新高峰的見證。影片劇情曲折、峰迴路轉,敵友難分,一場心理與智慧的交戰,讓觀眾感受到由內而生的刺激與恐懼。影片在「五一檔」中脫穎而出,並引發觀眾熱議。部分觀眾欣賞張藝謀一貫穩紮穩打的風格實力,部分驚喜於影片黑色、白色、紅色為主濃烈、鮮明的色調,部分則為幾位主演老戲骨爐火純青的演技而歎為觀止。而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則是先烈們「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的堅持,為信仰而犧牲的無畏精神令不少觀眾熱淚盈眶,激發了他們的家國之情。
▲影片編劇全勇先表示,為避免缺少人性基礎而顯得蒼白無力,該片特意將精神內涵糅合到電影當中,令所謂的「英雄人物」中滲透着人類普遍情感。這種將英雄人性化的處理,讓大家感受到先輩在擁有崇高覺悟之餘亦有他們的脆弱與掙扎,而掙扎之下的英勇與信念,才更加展現出無限的力量與光芒。
▲不少網友意識到「國破之後便是家亡」的教訓,理解了在特殊年代,為何有那麼多為顧全大局而犧牲個人幸福甚至生命的悲壯事跡;亦有網友感受到,正是因為先輩們的奉獻與犧牲,才換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也有影迷將《懸崖之上》與內地諜戰片巔峰之作《風聲》做了比較,認為前者成功接住12年後國產諜戰片的下一棒,《風聲》導演高群書亦表示,《懸崖之上》令他相信「《風聲》之後還有傳奇」。兩部電影都塑造了豐滿、立體的革命先烈形象,他們在民族存亡之際、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即便肉體殞滅,靈魂卻因為他們的精神與信仰而永生。
文:黃依江、
陳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