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英文】大自然的呼喚 廁所如何稱呼

  除了吃東西、趕交通,對話中最重要的必然是人有三急。論到要上廁所,莫說用英語,即使用中文,也有點難以啟齒。

  先來個《阿甘正傳》的片段,當美國總統甘迺迪(President Kennedy)接見阿甘時,阿甘神色緊張,總統先生問阿甘心情如何,阿甘尷尬地回答,「I Gotta Pee」;我要去小便,是小朋友才說,因為電影中的阿甘的智力和行為,像是一個小學生,對於一個成人,便不要像阿甘一樣。

  香港的小朋友要小便和大便,會用「I want to wee wee」及「I want to poo」,不但家傭聽得明,英國的小朋友也會這樣說的。

  比較常用的廁所字眼有Restroom、Washroom、Men's room等。近年執着的人也開始接受Bathroom這個字,即使沒有浴缸(Bathtub)在內,也能指廁所。在飛機上,用的是Lavatory,這個是正統字,指有座廁和洗手盆的一個室。Loo則是廁所的俚詞,但聽下來很斯文。英國人的「Go to toilet」是去洗手間,美國人會覺得這樣說像是企進座廁內,可是英國人認為toilet是整個洗手間,而toilet bowl才是座廁。

  對大部分人而言,每位家人都擁有自己的廁所,是很幸福的生活,大多的家庭只有一個浴缸和座廁共同一起的洗手間。英國的大戶人家,會在大門或大廳相近的地方,設有一個補粉房,供女性客人們來補些粉,修一修妝。這個房也會有個座廁,讓客方便,與主人家的廁所來個區隔。作客在這樣的門戶,不論是否女士,如有需要便可問:「Where is the powder room located?」由此引申,女士們在其他場所,如說:「I need to powder my nose」,其實是要去小解。

  有位先生初次主持講座,請最好的朋友來打氣,不料正當講座要開始,這好朋友離了座,主持正想留他時,好朋友回覆:「I got to go.」好朋友看見主持失望的神情,再加上一句,「I will return.」好朋友的「I got to go」是要去洗手間,若真的要告別,則是「I got to leave.」。

  還記得中學時,有同學需要去「解決」,會說去施肥,不過仍是形象化。這時代可能講求「回歸」大自然,放鬆的動作引入了大自然,出現了「The nature is calling」或「Nature calls」之類的叫法。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