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美容業流失三成人手 疫後恐難恢復

  美容院重開至今逾1個月,仍未見「喜色」,無工開的繼續無工開,美容院無生意,連帶下游行業如洗衣業、運輸業的生意都相應減少,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生計。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容業已流失三成人手,在復工無期下不少美容師已轉行,估計今年行業人手再萎縮三成。疫後能否恢復如初,恐怕有點難度,失去的工作崗位也回到疫情前水平。

  資歷架構美容及美髮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楊慧君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重開初期客人的確踴躍地預約做美容服務,畢竟停業已有一段長時間,對美容服務有需求,惟可惜熱情過後持續使用服務的需求不算踴躍,因為客人的消費意慾均受到疫情影響,她估計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容業已流失三成人手,並估計今年行業萎縮三成。

  部分擔心健康而轉行

  楊慧君續稱,截至去年美容業從業員已流失逾10%人手,加上今年前景不明朗,預期今年行業進一步萎縮至三成,部分從業員除了是被裁員之外,有部分為擔心疫情影響健康而轉行,例如從事文職工作,「雖然文職工作薪金較美容業略低,但有些從業員擔心做美容業有感染風險,所以薪金較少都決定轉行。」

  談及客人的消費意慾方面,楊慧君表示由於客人擔心不知何時又會停業,所以不敢預先購買套票服務,而改為單次購買服務,雖然做開減肥修身的客人會有固定次數來美容院,但消費意慾始終不及以往高。

  即使美容院重開至今逾1個月,楊慧君稱業界未有額外增加人手,因為客人預約做美容服務不算特別多。不過,她指出疫情下反而多了從業員租一個工作室,做熟客生意,但相信數量不足以彌補美容院結業的數量。

  被問及對今年美容業前景,楊慧君坦言對前景保守,因為市民大眾接受打疫苗的數目比原先估計為少,而且在停業期間不少美容院都是在無收入之下照交租,部分美容院為了保留實力只好裁員,以及將分店規模收縮,例如由10間縮至5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