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故事之深水埗】新派藝術裝潢下舊區蛻變 深水埗化身露天 「城區設計廊」

地區之於香港,並非簡簡單單一個行政區域的劃分,由線到面的地理結構,產生了百種地域氣質,勾勒出的是每個地區中居住的市民的眷戀與自傲。深水埗這個地區,和沿途的長沙灣區域分割原本並不明顯,但由於商業性質更強,居住環境欠佳,甫潛入摩肩接踵的人群,便能夠頃刻意識到踏入了深水埗的地界。在年輕人的新派藝術的包裝下,深水埗舊區換新顏,發展創意旅遊,設計獨特遊覽路線及語音導賞,發掘社區內的大城小事,將人與故事連結起來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深水埗的擁擠與繁忙是不分晝夜的,從朦朦的天光時分開始,便喚起了這街道間討活計的那些勤勞的人們。熱熱鬧鬧的街邊早餐店一直到深宵的排檔,為這個區域的布料、服裝、電子用品甚至玉石等的生意人帶去一天的煙火氣,更別說還有販賣舊物的天光墟。鴨寮街是它的標識之一,這條不算長的街道成為二手電子零件已經半世紀歷史,早已從單純的商品交流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地標特色,甚至能引發遊人「尋寶」的興致。
深度探索社區小店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於2018年起動的三年區域深度旅遊項目「#ddHK設計#香港地」踏入最後一年,今年以「蛻變」為主題,將深水埗精心策劃成為露天「城區設計廊」。項目聯合本地導賞團體「活現香港」,精心策劃探索路線,讓遊人通過語音導賞,發掘社區內的大城小事。「深水埗近年在全球最具型格及人情味社區投選中榜上有名,伴隨榜首西班牙巴塞隆納街區、深水埗緊接洛杉磯市中心後排行全球第三,接着是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及墨爾本的亞拉維爾等等。我們期望能繼續透過公眾參與去促進香港的社區共融,以本土元素為靈感,用設計為大眾熟悉的公園街道帶來蛻變,成為新世代公共空間的典範。」該項目總策展及策劃人林美華(Sam)說。
整個導賞的第一站,便從距離鴨寮街不遠處的「梁添刀廠」開始。梁添刀廠是一間有逾40年歷史的刀具店,至今已歷三代,仍然活躍於深水埗。還沒到達,便可以從遠處眺望到刀形的招牌懸掛在長沙灣道的路面上,而這些成群結隊的招牌,亦是舊日香港留下的印記。走到店門口,打開語音導賞,便可聽到關於梁添刀廠的歷史在耳畔娓娓道來。不過,梁添刀廠並非一處文物古蹟,很多香港當地人仍然慕名前來,它的刀具不僅稱霸不少酒樓的廚房,亦遠銷國外。
接下來,便可以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道,找到華興飾品,這家鋪陳在街邊的小攤檔,乍看之下毫不起眼,但卻為囊中羞澀的設計學生提供了廉價的原料,亦是深水埗小商品市場的一種靈魂。除此之外,在整個路線導賞過程中,還能經過歷時悠久的成昌鐵車、泳發士多、阿里皮藝,它們並不特別,卻又十分珍貴,它們組成了深水埗這親切的市井氣息,這代表了生活的煙火。這一路,既是人間的風景,也是空中的詩意。
塑造「城市起居室」
客廳是一間屋的靈魂,裝潢及擺設能夠看得出屋主的品味及個性。「#ddHK設計#香港地」今次將深水埗重新定義為「城市起居室」,透過地方營造,將區內了無生趣的公共場所,轉化成豐盛、趣味盎然、富地方色彩而又樸實無華的設計空間。讓大家跟隨街坊的腳步,漫步區內幾個「城市起居室」、尋找在社區內可能超過500隻的貓店長和發掘隱藏在十間商店內的升級再造傢具,以腳步親身感受當中的人情味,發掘深水埗有趣的日常故事及生活。
作品將以不同深水埗街坊的視角,用創新而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介紹深水埗的方方面面;並與區內十間小店共創升級再造傢具,將該區蛻變成促進社區互動的交流場所「城市起居室」,更建議兩條自助漫遊路線,連結深水埗的人與故事。「我們希望透過『深水埗人_人』項目,將植根自這裏但尚未被發現的人與人間的故事,轉化成一次感官之旅,為遊人揭示深水埗區的多元文化、歷史、設計特色、日常生活及社群故事。我們不單創造富有空間感的實體作品,更着眼於營造『空間感受』,活化這城市的街道生活空間,邀請遊人及本地居民去探索深水埗的歷史及文化。」客席策展人梁展邦(Michael Leung)介紹道。
深水埗不少店舖都有貓店長駐場幫忙招待顧客,根據非正式統計,該區約有500位「貓店長」。由舊式商店至文創小店,這些毛茸茸的可愛店長們各具性格,更擁有各自的社區、粉絲和生活故事。本土藝術家兼插畫設計師Kristopher Ho以此為題,聯同以幫助弱勢社群非牟利組織「城市的盼望」(Hope of the City) 的一班青年義工合作 ,創作長逾20米的牆畫《人人和喵dd》,繪上他對貓店長的印象,畫作背景上的棉花,更呼應着深水埗的布料行業。
毛茸茸的貓店長除了擁有令人陶醉的可愛之外,亦擁有一份天生的好奇心、霸氣與敏銳。掃描牆上的二維碼,可觀看曾跟隨日本攝影師橫浪修學師的導演Bobyea為貓店長拍攝的影片《喵水埗》,讓大家跟隨貓店長的腳步,以貓眼視角探索深水埗新舊小店間的緊密連繫。 大名鼎鼎的深水埗貓店長們亦會化身成「城市起居室」大使,發揮社區好客之道,引領大家開展一場以界限街為起點的視覺之旅,將深水埗貓王國及其文化多樣性呈現在公眾眼前。
年輕人開創文青打卡集結地
深水埗的逼仄是不能扭轉的歷史長河留下的印記,這裏的居住環境是陳舊的、擁擠的,但同時,也造就了一種舊式與新意碰撞的獨特魅力。這裏是一個尋寶的好地方,店舖有新有舊,種類繁多。這個多姿多彩的社區,充滿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展現一座城市的繽紛活力。這裏不僅是許多基層市民、少數族裔的集居地,還是文青社群的打卡熱點,凝聚多元、包容及靈活的地方特性。
近年來,位於深水埗的大南街及周邊的數條小街,發展起了數量繁多的「文青小店」,以咖啡店、手作店及書店為主。這些小店聚集到深水埗,為這個舊社區帶去新的氣氛。從挨近午時開始,便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來到裝飾簡潔的咖啡店,有的牽着狗,有的舉着相機,亦有的只是與友人閒談,便度過了一段悠哉的午後時光。許多年輕人選擇在這裏創業,最重要的緣由便是租金低廉,相比起西環或銅鑼灣那種老牌「文青」勝地,大南街這爿結合了港式的煙火氣與新式現代做派的建築群體,便顯得更有衝突的美感。年輕人囊中羞澀,又願意接受新事物,就是這裏文青氣息的種子。